時魏百官無祿,允常使諸子樵採以自給。 司徒陸麗言于帝曰:「高允雖蒙寵待,而家貧,妻子不立。 」帝曰:「公何不先言?今見朕用之,乃言其貧乎!」即日,至允第,惟草屋數間,布被,縕袍,廚中鹽菜而已。 帝嘆息,賜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長子悅為長樂太守,允固辭,不許。 帝重允,常呼為令公而不名。 游雅常曰:「前史稱卓子康、劉文饒之為人,褊心者或不之信。 余與高子游處四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乃知古人為不誣耳。 高子內文明而外柔順,其言吶吶不能出口。 昔崔司徒嘗謂余云:『高生豐才博學,一代佳士,所乏者,矯矯風節耳。 』余亦以為然。 及司徒得罪,起於纖微,詔指臨責,司徒聲嘶股慄,殆不能言;宗欽已下,伏地流汗,皆無人色。 高子獨敷陳事理,申釋是非,辭義清辯,音韻高亮。 人主為之動容,聽者無不神聳,此非所謂矯矯者乎!宗愛方用事,威振四海。 嘗召百官于都坐,王公已下皆趨庭望拜,高子獨升階長揖。 由此觀之,汲長孺可以臥見衛青,何抗禮之有!此非所謂風節者乎!夫人固未易知;吾既失之於心,崔又漏之於外,此乃管仲所以致慟于鮑叔也。 」 乙丑,魏東平成王陸俟卒。 夏,四月,甲申,立皇子子綏為安陸王。 帝不欲權在臣下,六月,戊寅,分吏部尚書置二人,以都官尚書謝莊、度支尚書吳郡顧覬之為之。 又省五兵尚書。 初,晉世,散騎常侍選望甚重,與侍中不異;其後職任閒散,用人漸輕。 上欲重其選,乃用當時名士臨海太守孔覬、司徒長史王彧為之。 侍中蔡興宗謂人曰:「選曹要重,常侍閒淡,改之以名而不以實,雖主意欲為輕重,人心豈可變邪!」既而常侍之選復卑,選部之貴不異。 覬,琳之之孫;彧,謐之兄孫;興宗,廓之子也。 裴子野論曰:“官人之難,先王言之,尚矣。 周禮,始於學校,論之州裡,告諸六事,而後貢于王庭。 其在漢家,州郡積其功能,五府舉為掾屬,三公參其得失,尚書奏之天子;一人之身,所閲者眾,故能官得其才,鮮有敗事。 魏、晉易是,所失弘多。 夫厚貌深衷,險如谿壑,擇言觀行,猶懼弗周,況今萬品千群,俄折乎一面,庶僚百位,專斷于一司,於是囂風遂行,不可抑止。 干進務得,兼加諂瀆;無復廉恥之風,謹厚之操;官邪國敗,不可紀納,假使龍作納言,舜居南面,而治致平章,不可必也,況後之官人者哉!孝武雖分曹為兩,不能反之於周、漢,朝三暮四,其庸愈乎! 丙申,魏主畋于松山;秋,七月,庚午,如河西。 南彭城民高闍、沙門曇標以妖妄相扇,與殿中將軍苗允等謀作亂,立闍為帝。 事覺,甲辰,皆伏誅,死者數十人。 於是下詔沙汰諸沙門,設諸條禁,嚴其誅坐;自非戒行精苦,並使還俗。 而諸尼多出入宮掖,此制竟不能行。 中書令王僧達,幼聰警能文,而跌蕩不拘。 帝初踐祚,擢為仆射,居顏、劉之右。 自負才地,謂當時莫及,一二年間,即望宰相。 既而遷護軍,怏怏不得志,累啟求出。 上不悅,由是稍稍下遷,五歲七徙,再被彈削。 僧達既恥且怨,所上表奏,辭旨抑揚,又好非議時政,上已積憤怒。 路太后兄子嘗詣僧達,趨升其榻,僧達令舁棄之。 太后大怒。 固邀上令必殺僧達。 會高闍反,上因誣僧達與闍通謀,八月,丙戌,收付廷尉,賜死。 沈約論曰:“夫君子、小人,類物之能稱,蹈道則為君子,違之則為小人。 是以太公起屠釣為周師,傅說去板築為殷相,明揚幽仄,唯才是與。 逮于二漢,茲道未革:胡廣累世農夫,致位公相;黃憲牛醫之子,名重京師:非若晚代分為二途也。 魏武始立九品,蓋以論人才優劣,非謂世族高卑。 而都正俗士,隨時俯仰,憑藉世資,用相陵駕;因此相沿,遂為成法。 周、漢之道,以智役愚,魏、晉以來,以貴役賤,士庶之科,較然有辨矣。 裴子野論曰:“古者,德義可尊,無擇負販;苟非其人,何取世族!名公子孫,還齊布衣之伍;士庶雖分,本無華素之隔。 有晉以來,其流稍改,草澤奇士,猶顯清途;降及季年,專限閥閲。 自是三公之子,傲九棘之家,黃散之孫,蔑令長之室;轉相驕矜,互爭銖兩,唯論門戶,不問賢能。 以謝靈運、王僧達之才華輕躁,使生自寒宗,猶將覆折;重以怙其庇廕,召禍宜哉。 九月,乙巳,魏主還平城。 丙寅,魏大赦。 第26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中》
第2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