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少與溫齊名,而心競不相下,溫常輕之。 浩既廢黜,雖愁怨,不形辭色,常書空作「咄咄怪事」字。 久之,溫謂掾郗超曰:「浩有德有言,向為令仆,足以儀刑百揆,朝廷用違其才耳。 」將以浩為尚書令,以書告之。 浩欣然許焉,將答書,慮有謬誤,開閉者十數,竟達空函。 溫大怒,由是遂絶,卒於徙所。 以前會稽內史王述為揚州刺史。 二月,乙丑,桓溫統步騎四萬發江陵。 水軍自襄陽入均口,至南鄉,步兵自淅川趣武關,命司馬勛出子午道以伐秦。 燕衛將軍恪圍魯口,三月,拔之。 呂護奔野王,遣弟奉表謝罪于燕,燕以護為河內太守。 姚襄遣使降燕。 燕主俊以慕容評為鎮南將軍,都督秦、雍、益、梁、江、揚、荊、徐、兗、豫十州諸軍事,權鎮洛水;以慕容強為前鋒都督,督荊、徐二州、緣淮諸軍事,進據河南。 桓溫將攻上洛,獲秦荊州刺史郭敬;進擊青泥,破之。 司馬勛掠秦西鄙,涼秦州刺史王擢攻陳倉以應溫。 秦主健遣太子萇、丞相雄、淮南王生、平昌王菁、北平王碩帥眾五萬軍于嶢柳以拒溫。 夏,四月,已亥,溫與秦兵戰于藍田。 秦淮南王生單騎突陳,出入以十數,殺傷晉將士甚眾。 溫督眾力戰,秦兵大敗;將軍桓沖又敗秦丞相雄于白鹿原。 沖,溫之弟也。 溫轉戰而前,壬寅,進至灞上。 秦太子萇等退屯城南,秦主健與老弱六千固守長安小城,悉發精兵三萬,遣大司馬雷弱兒等與萇合兵以拒溫。 三輔郡縣皆來降,溫撫諭居民,使安堵復業。 民爭持牛酒迎勞,男女夾路觀之,耆老有垂泣者,曰:「不圖今日復睹官軍!」 秦丞相雄帥騎七千襲司馬勛于子午谷,破之,勛退屯女媧堡。 戊申,燕主俊封撫軍將軍軍為襄陽王,左將軍彭為武昌王;以衛將軍恪為大司馬、侍中、大都督、錄尚書事,封太原王;鎮南將軍評為司徒、驃騎將軍,封上庸王;封安東將軍霸為吳王,左賢王友為範陽王,散騎常侍厲為下邳王,散騎常侍宜為廬江王,寧北將軍度為樂浪王;又封弟桓為宜都王,逮為臨賀王,徽為河間王,龍為歷陽王,納為北海王,秀為蘭陵王,岳為安豐王,德為梁公,默為始安公,僂為南康公;子咸為樂安王,亮為勃海王,溫為帶方王,涉為漁陽王,為中山王;以尚書令陽騖為司空,仍守尚書令。 命冀州刺史吳王霸徙治信都。 初,燕王皝奇霸之才,故名之曰霸,將以為世子,群臣諫而止,然寵遇猶逾于世子。 由是俊惡之,以其嘗墜馬折齒,更名曰缺;尋以其應讖文,更名曰垂;遷侍中,錄留台事,徙鎮龍城。 垂大得東北之和,俊愈惡之,復召還。 五月,江西流民郭敞等千餘人執陳留內史劉仕,降于姚襄。 建康震駭,以吏部尚書周閔為中軍將軍,屯中堂,豫州刺史謝尚自歷陽還衛京師,固江備守。 王擢拔陳倉,殺秦扶風內史毛難。 北海王猛,少好學,倜儻有大志,不屑細務,人皆輕之。 猛悠然自得,隱居華陰。 聞桓溫入關,披褐詣之,捫虱而談當世之務,旁若無人。 溫異之,問曰:「吾奉天子之命,將鋭兵十萬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傑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遠數千里,深入敵境。 今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 」溫嘿然無以應,徐曰:「江東無卿比也!」乃署猛軍謀祭酒。 溫與秦丞相雄等戰于白鹿原,溫兵不利,死者萬餘人。 初,溫指秦麥以為糧,既而秦人悉芟麥,清野以待之,溫軍乏食。 六月,丁丑,徙關中三千餘戶而歸。 以王猛為高官督護,欲與俱還,猛辭不就。 呼延毒帥眾一萬從溫還。 秦太子萇等隨溫擊之,比至潼關,溫軍屢敗,失亡以萬數。 溫之屯灞上也,順陽太守薛珍溫徑進逼長安,溫弗從。 珍以偏師獨濟,頗有所獲。 及溫退,乃還,顯言于眾,自矜其勇而咎溫之持重;溫殺之。 秦丞相雄擊司馬勛、王擢于陳倉,勛奔漢中,擢奔略陽。 秦以光祿大夫趙俱為洛陽刺史,鎮宜陽。 秦東海敬武王雄攻喬秉于雍;丙申,卒。 秦主健哭之嘔血,曰:「天不欲吾平四海邪?何奪吾元才之速也!」贈魏王,葬禮依晉安平獻王故事。 雄以佐命無勛,位兼將相,權侔人主,而謙恭泛愛,遵奉法度,故健重之,常曰:「元才,吾之周公也。 」子堅襲爵。 堅性至孝,幼有志度,博學多能,交結英豪,呂婆樓、強汪及略陽梁平老皆與之善。 燕樂陵太守慕容鈎,翰之子也,與青州刺史朱禿共治厭次。 鈎自恃宗室,每陵侮禿。 禿不勝忿,秋,七月,襲鈎,殺之,南奔段龕。 第6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中》
第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