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聞括已為趙將,乃陰使武安君為上將軍,而王齕為裨將,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軍,悉更約束,易置軍吏,出兵擊秦師。 武安君佯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 趙括乘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奇兵二萬五千人絶趙軍之後,又五千騎絶趙壁間。 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絶。 武安君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 秦王聞趙食道絶,自如河內發民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絶趙救兵及糧食。 齊人、楚人救趙。 趙人乏食,請粟于齊,齊王弗許。 周子曰:「夫趙之於齊、楚,扞蔽也,猶齒之有脣也,脣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 救趙之務,宜若奉漏甕沃焦釜然。 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義救亡國,威卻強秦。 不務為此而愛粟,為國計者過矣!」齊王弗聽。 九月,趙軍食絶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 急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 趙括自出鋭卒搏戰,秦人射殺之。 趙師大敗,卒四十萬人皆降。 武安君曰:「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 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 」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 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赧王下五十六年(壬寅,公元前二五九年) 十月,武安君分軍為三,王齕攻趙武安、皮牢,拔之。 司馬梗北定太原,盡有上黨地。 韓、魏恐,使蘇代厚幣說應侯曰:「武安君即圍邯鄲乎?」曰:「然。 」蘇代曰:「趙亡則秦王王矣。 武安君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慾為之下,固不得已矣。 秦嘗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之民皆反為趙,天下樂為秦民之日久矣。 今亡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則君之所得民無幾何人矣。 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 」應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王聽之,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 正月,皆罷兵。 武安君由是與應侯有隙。 趙王將使趙郝約事于秦,割六縣。 虞卿謂趙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歸乎?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 」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 來年秦攻王,王無救矣。 」趙王計未定,樓緩至趙,趙王與之計之。 樓緩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 秦、趙構難而天下皆說,何也?曰:『吾且因強而乘弱矣。 』今趙不如亟割地為和以疑天下,慰秦之心。 不然,天下將因秦之怒,乘趙之敝,瓜分之,趙且亡,何秦之圖乎!」虞卿聞之,復見曰:「危哉樓子之計,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獨不言其示天下弱乎?且臣言勿與者,非固忽與而已也。 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賂齊。 齊,秦之深仇也,其聽王不待辭之畢也。 則是王失之於齊而取償于秦,而示天下有能為也。 王以此發聲,兵未窺于境,臣見秦之重賂至趙而反媾于王也。 從秦為媾,韓、魏聞之,必盡重王。 是王一舉而結三國之親而與秦易道也。 」趙王曰:「善。 」使虞卿東見齊王,與之謀秦。 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趙矣。 樓緩聞之,亡去。 趙王封虞卿以一城。 秦之始伐趙也,魏王問于諸大夫,皆以為秦伐趙,于魏便。 孔斌曰:「何謂也?」曰:「勝趙,則吾因而服焉;不勝趙,則可承敝而擊之。 」子順曰:「不然。 秦自孝公以來,戰未嘗屈,今又屬其良將,何敝之承?」大夫曰:「縱其勝趙,於我何損?鄰之羞,國之福也。 」子順曰:「秦,貪暴之國也,勝趙,必復他求,吾恐于時魏受其師也。 先人有言:燕雀處屋,子母相哺,呴呴焉相樂也,自以為安矣。 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不變,不知禍之將及己也。 今子不悟趙破患將及己,可以人而同於燕雀乎!」子順者,孔子六世孫也。 第2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上》
第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