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智宣子將以瑤為後。 智果曰:「不如宵也。 瑤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 美鬢長大則賢,射禦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慧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 夫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 」弗聽,智果別族于太史為輔氏。 趙簡子之子,長曰伯魯,幼曰無恤。 將置後,不知所立。 乃書訓戒之辭于二簡,以授二子曰:「謹識之。 」三年而問之,伯魯不能舉其辭,求其簡,已失之矣。 問無恤,誦其辭甚習,求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 於是簡子以無恤為賢,立以為後。 簡子使尹鐸為晉陽。 請曰:「以為繭絲乎?抑為保障乎?」簡子曰:「保障哉!」尹鐸損其戶數。 簡子謂無恤曰:「晉國有難,而無以尹鐸為少,無以晉陽為遠,必以為歸。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為政,與韓康子、魏桓子宴于藍台。 智伯戲康子而侮段規,智國聞之,諫曰:「主不備,難必至矣!」智伯曰:「難將由我。 我不為難,誰敢興之?」對曰:「不然。 《夏書》有之曰:『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 』夫君子能勤小物,故無大患。 今主一宴而恥人之君相,又弗備,曰不敢興難,無乃不可乎!蜹、蟻、蜂、蠆,皆能害人,況君相乎!」弗聽。 智伯請地于韓康子,康子欲弗與。 段規曰:「智伯好利而愎,不與,將伐我;不如與之。 彼狃于得地,必請於他人;他人不與,必向之以兵。 然則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變矣。 」康子曰:「善。 」使使者致萬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悅。 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與。 任章曰:「何故弗與?」桓子曰:「無故索地,故弗與。 」任章曰:「無故索地,諸大夫必懼;吾與之地,智伯必驕。 彼驕而輕敵,此懼而相親。 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長矣。 《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 』主不如與之以驕智伯,然後可以擇交而圖智氏矣。 奈何獨以吾為智氏質乎!」桓子曰:「善。 」復與之萬家之邑一。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趙襄子,襄子弗與。 智伯怒,帥韓、魏之甲以攻趙氏。 襄子將出,曰:「吾何走乎?」從者曰:「長子近,且城厚完。 」襄子曰:「民罷力以完之,又斃死以守之,其誰與我!」從者曰:「邯鄲之倉庫實。 」襄子曰:「浚民之膏澤以實之,又因而殺之,其誰與我!其晉陽乎,先主之所屬也,尹鐸之所寬也,民必和矣。 」乃走晉陽。 三家以國人圍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 沈灶產蛙,民無叛意。 智伯行水,魏桓子禦,韓康子驂乘。 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 」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也。 絺疵謂智伯曰:「韓、魏必反矣。 」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 夫從韓、魏之兵以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 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不沒者三版,人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無喜志,有憂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讒臣欲為趙氏遊說,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趙氏也。 不然,夫二家豈不利朝夕分趙氏之田,而欲為危難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對曰:「臣見其視臣端而趨疾,知臣得其情故也。 」智伯不悛。 絺疵請使于齊。 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曰:「臣聞脣亡則齒寒。 今智伯帥韓、魏而攻趙,趙亡則韓、魏為之次矣。 」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末遂而謀泄,則禍立至矣」。 張孟談曰:「謀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傷也?」二子乃陰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 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 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 唯輔果在。 第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上》
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