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印刷作基礎而和印刷的產生同樣奇妙的紙,在中國出現很久之後,方始由地下商業國傳到小亞細亞;相傳七五○年左右,小亞細亞用棉料搗成的薄糊造紙。 羊皮紙價值奇昂,不能不找代用品,於是有人仿照繭紙(當時稱呼東方棉料紙的名字①),用破布造出一種紙來。 有人說是一一七○年時流亡瑞士的希臘人在巴塞爾創製的;也有人說是一個叫做帕克斯的意大利人一三○一年在帕多瓦創製的。 可見造紙工業進步極慢,經過情形也不大有人知道。 可以肯定的是查理六世治下,②巴黎已有做紙牌用的紙漿。 等到了不起的孚士特,科斯泰和谷登堡③發明書籍的時候,同當時許多大藝術家一樣沒沒無聞的工匠改進了造紙技術,滿足印刷的需要。 十五世紀的人非常天真,精力非常充沛,尺寸不同的紙和大小鉛字的名稱都反映出那個時代的天真。 葡萄紙,耶穌紙,鴿籠紙,水壺紙,銀洋紙,貝殼紙,王冠紙,都是用紙中央水印上的葡萄,耶穌,王冠,錢幣,水壺等等的圖象命名的;正如後來拿破崙時代用鷹做水印的紙叫做大鷹紙。 同樣,第一次排印宗教書,神學書,西塞羅文集等等的字型,從此叫做西塞羅,聖奧古斯丁,大法規。 斜體字是十七世紀威尼斯的印刷商阿爾德發明的,所以稱為意大利體。 在長度沒有限制的機器紙④出現之前,尺寸最大的紙是大耶穌或大鴿籠;⑤而大鴿籠只限于印地圖或版畫。 紙的尺寸必須適應印刷車上的雲石的大小。 在大衛和夏娃談論造紙問題的時候,連續不斷的紙在法國還近於空想,雖然一七九九年時德尼·羅貝爾已經在埃松發明造這種紙的機器,以後第多-聖萊熱又想法改良。 ⑥至于昂布羅瓦斯·第多發明仿小牛皮紙,還不過是一七八○年的事。 從這段簡短的敘述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實業界和知識界的一切重大收穫都極其遲緩,有賴于不知不覺的積累,跟自然界化育萬物的情形完全一樣。 書法,也許連文字在內,還有許多別的東西,都經過類似印刷和造紙的摸索,才逐漸完美的。 ①這是用一種中國紙概括了全部中國紙。 ②一三八○至一四二二年。 ③德國人孚士特(約1400—1466)和谷登堡及舒斐爾合辦印刷廠,所印《瑪揚斯版聖經》為第一部合乎近代標準的書。 十五世紀的荷蘭人科斯泰相傳也是最早試用木刻活字印刷的人。 ④我們今日稱為捲筒紙。 ⑤大耶穌紙的尺寸是76×56公分,大鴿籠是90×63公分。 ⑥羅貝爾(1761—1828),名尼古拉-路易,不是德尼,他于一七九九年發明造捲筒紙的機器,經第多改良後於一八一一年正式在法國使用。 巴爾扎克說一八二○年時造捲筒紙在法國還近於空想,不知何故。 第4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幻滅》
第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