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瓊樓玉宇:神話傳說中的月亮宮殿。 ④:不勝寒:抵不住寒冷。 ⑤:「起舞」句:在月光下舞動優美的影子。 ⑥:轉朱閣:月亮轉過了紅色的樓閣。 ⑦:低綺戶:月亮低低的照進雕花的窗戶。 ⑧:照無眠:照着心事重重的失眠者。 ⑨:「何事」句:為什麼偏偏老是在人有離愁別恨時才圓?司馬光《溫公詩話》記石曼卿詩:「月如無恨月長圓。 」 ⑩:「千里」句:相隔千里,共賞美好的月色。 嬋娟:指月中的嫦娥,這裡指代月亮。 [賞析] 由於作者與當權者政見不合,被排擠到密州去當地方官,心情很抑鬱,同時他已七年不見弟弟子由,心裡十分懷念,種種思緒通過此詞來抒發。 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 開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一似屈原《天問》,起得奇逸。 唐人稱李白為「謫仙」,黃庭堅則稱蘇軾與李白為「兩謫仙」,蘇軾自已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風歸去」之想。 但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出世和入世,兩方面同時吸引着他。 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實,熱戀人世,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來得溫暖親切。 月下起舞,光影清絶的人生境界勝似月地雲階、廣寒清虛的天上宮闕。 雖在塵凡而胸次超曠,一片光明。 下片懷人。 人生並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 蘇軾兄弟情誼甚篤。 他與蘇轍熙寧四年(1071)潁州分別後已有六年不見了。 蘇軾原任杭州通判,因蘇轍在濟南掌書記,特地請求北徙。 到了密州還是無緣相會。 「咫尺天不相見,實與千里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潁州初別子由),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 終於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友愛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 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 這首詞上片執着人生,下片善處人生,表現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 這首詞把宇宙、人生問題融合在一起,把對官場的思考和對弟弟的懷念貫穿到賞月中去,想象瑰麗而又不忘現實生活,是作者的代表作。 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並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 《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 」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 宋代胡仔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苕溪漁隱叢話》)評價極高。 水調歌頭①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②,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③,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④。 [註釋] ①水調歌頭:《樂苑》:“《水調》,商調曲也。 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游》。 ②玉宇:道家所謂天帝之居所。 ③綺戶:繡戶。 ④嬋娟:美麗的月光,代指月亮。 [賞析] 這首中秋懷人詞,久負盛名,橫絶今古。 開頭一句雖在用李白詩句,而舉止超逸,氣韻終高一籌。 人間天上,連通情感脈絡。 接着以浪漫瑰偉的想象,集中描寫自己與朝廷的微妙關係,突出「去」與「留」的矛盾。 下闋實寫中秋賞月,寫與弟的離別相思之苦,由怨而轉入徹語,足見作者不為環境所拘束的豁達品格,「但願」二字,憂患俱釋,惟以善保天年,藉明月而寄相思互相勸勉。 水龍吟①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②。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③。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④。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⑤。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註釋] ①水龍吟:調名。 首見于柳永詠梅之作。 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鼓笛慢》、《海天闊處》、《豐年瑞》等。 ②從教墜:任(楊花)墜落。 ③有思(sì):有情思。 ④落紅難綴:落花難於再連接上枝頭。 綴:連接。 ⑤萍碎:作者《再和曾仲錫荔枝》詩自註:「飛絮(即楊花)落水中,經宿即化為萍。 」 [賞析] 第1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詞三百首》
第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