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常告歸過趙(2),趙相國周昌見豨賓客隨之者千餘乘,邯鄲官捨皆滿。 豨所以待賓客布衣交,皆出客下。 豨還之代,周昌乃求入見。 見上,具言豨賓客盛甚,擅兵於外數歲(3),恐有變。 上乃令人覆案豨客居代者財物諸不法事(4),多連引豨。 豨恐,陰令客通使王黃、曼丘臣所。 及高祖十年七月,太上皇崩,使人召豨,豨稱病甚。 九月,遂與王黃等反,自立為代王,劫略趙、代。 (1)趙相國:誤,應為代相國。 見王先謙《漢書補注》。 (2)常:通「嘗」。 曾經。 (3)擅兵:指掌握兵權。 (4)覆案:反覆追查。 上聞,乃赦趙,代吏人為豨所詿誤劫略者(1),皆赦之。 上自往,至邯鄲,喜曰:「豨不南據漳水,北守邯鄲,知其無能為也。 」趙相奏斬常山守、尉,曰:「常山二十五城,豨反,亡其二十城。 」上問曰:「守、尉反乎?」對曰:「不反。 」上曰:「是力不足也。 」赦之,復以為常山守、尉。 上問周昌曰:「趙亦有壯士可令將者乎?」對曰:「有四人。 」四人謁(2),上謾罵曰(3):「豎子能為將乎(4)?」四人慚伏,上封之各千戶,以為將。 左右諫曰:「從入蜀、漢,伐楚,功未遍行,今此何功而封?」上曰:「非若所知!陳豨反,邯鄲以北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5),未有至者,今唯獨邯鄲中兵耳。 吾胡愛四千戶封四人,不以慰趙子弟!」皆曰:「善。 」於是上曰:「陳豨將誰?」曰:「王黃、曼丘臣,皆故賈人(6)。 」上曰:「吾知之矣。 」乃各以千金購黃、臣等(7)。 (1)詿誤:貽誤,連累。 (2)謁:拜見。 (3)謾罵:亂罵。 謾,通「漫」。 (4)豎子:對人輕蔑的稱呼,猶金之「小子」。 (5)羽檄:插上羽毛的緊急文告。 (6)賈人:居貨待售之人,指坐商。 (7)購:為緝捕在逃者而重賞徵求或重金收買。 十一年冬,漢兵擊斬陳豨將侯敞,王黃於曲逆下,破豨將張春於聊城,斬首萬餘。 太尉勃入定太原、代地(1)。 十二月,上自擊東垣,東垣不下,卒罵上;東垣降,卒罵者斬之,不罵者黥之(2)。 更名東垣為真定。 王黃、曼丘臣其麾下受購賞之(3),皆生得,以故陳豨軍遂敗。 上還至洛陽。 上曰:「代居常山北,趙乃從山南有之,遠。 」乃立子恆為代王,都中都,代、雁門皆屬代。 高祖十二年冬,樊噲軍卒追斬豨於靈丘。 (1)勃:指周勃。 (2)黥:同「黥」。 古代肉刑的一種,即墨刑,以刀刺人面額後用墨涅之。 (3)麾下:部下。 麾:軍旗。 太史公曰:韓信、盧綰非素積德累善之世,徼一時權變(1),以詐力成功(2),遭漢初定,故得列地(3),南面稱孤。 內見疑強大,外倚蠻貊以為援,是以日疏自危,事窮智困,卒赴匈奴,豈不哀哉!陳豨,梁人,其少時數稱慕魏公子(4);及將軍守邊,招致賓客而下士,名聲過實。 周昌疑之,疵瑕頗起(5),懼禍及身,邪人進說,遂陷無道(6)。 於戲悲夫(7)!夫計之生孰成敗於人也深矣! (1)徼:僥倖。 權變:隨機應變。 (2)詐力:欺詐和勇力。 (2)列地:分割土地。 列,通「裂」。 (3)魏公子:指戰國時魏國信陵君無忌。 (4)疵瑕:毀責,過失。 (5)無道:暴虐,沒有德政。 (6)於戲:通「嗚呼」。 回目錄 《史記》譯注 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張連科 譯注 【說明】 本傳是秦末和楚漢相爭之際齊國田氏家族的一篇合傳,以田儋在反秦戰爭中首難建齊,故以「田儋列傳」名篇。 在《史記》中,和其它的《列傳》相比較,篇幅較短。 但容量較大,它寫了當時田氏家族的十幾個人物,描繪了當時齊魯大地上多起重大事件。 這篇列傳以齊國的興衰成敗作為主線,並以此統領全篇。 由於本篇所寫的人物多、事件多,倘若沒有一條主線的話,很容易使人讀後感到枝葉繁生,不著邊際,而司馬遷在描寫的時候抓住了齊國興衰成敗這一線索,圍繞這一線索來展開矛盾衝突和故事情節。 這是本篇的第一個特點。 本篇的第二個特點是,描寫的人物雖多,但集中筆墨,重點突出。 主要寫了三個人物,即田儋、田榮和田橫。 對於田儋,重點寫他起事時的足智多謀,剛勇果斷。 他借殺死犯罪家奴要報告官府得知為由,殺死狄城守令,迅速起兵以響應陳涉。 對於田榮,雖然也表現了他的勇敢堅強,但主要寫他對個人恩怨斤斤計較,不能以大局為重,最後以此而失敗。 在田儋、田榮、田橫三個人物當中,司馬遷最敬仰,因而描繪用力也最多的是田橫。 在田橫的苦心經營之下,齊國由原來千瘡百孔、破落不堪的海隅之地,成為一個有千里之地、二十萬精兵的強大諸侯國。 當時,酈食其曾這樣對高祖劉邦說道:「方今燕、趙已定,唯齊未下。 今田廣據千里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軍於歷城,諸田宗強,負海阻河、濟,南近楚,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 」(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田橫在楚漢相爭之際的作用,是牽制了楚王項羽,並在客觀上為漢王劉邦最後平定天下開闢了道路。 但田橫的失誤在於他太誠實了,他相信了酈食其的話,解除了歷下的守備,這樣就使韓信的偷襲一舉得逞,而齊國也由此一敗塗地。 另外,漢朝統一天下的大勢又確實是不可阻擋的。 所以,當時在田橫的面前就只有兩條路,一是投降,一是死亡。 如果投降了漢朝,田橫能夠有高官厚祿,富貴如故,但是他卻寧願選擇了死亡。 司馬遷用濃墨重彩,滿懷同情地寫他的死。 在死之前他從容、鎮定地洗沐一新,然後自刎。 更為可悲可歎的是他的兩個隨從和五百部下,知道田橫自殺而死之後,也都和他一樣,從容慷慨地自殺就義。 作者司馬遷受過宮刑,更反覆思考過死和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他在最後飽含深情地慷慨歎道:「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余因而列焉。 不無善畫者,莫能圖,何哉?」這是多麼深重的歷史遺憾! 【譯文】 田儋是狄縣人,戰國時齊王田氏的同族。 田儋的堂弟、田榮的弟弟田橫,是當地有勢力的人物,而且宗族強盛,很得人心。 在陳涉開始起兵自稱楚王的時候,派遣周市攻取並平定了魏地,向東打到狄縣,狄縣固守縣城。 田儋假裝綁住自己的家奴,帶領著手下的年輕人去縣府,稱在拜見縣令之後殺死有罪的家奴。 在拜見縣令的時候,他們乘機殺死他,然後又召集有勢力的官吏和年輕人說:「各地諸侯都已經反秦自立,齊地是古代封建的諸侯國,而我田儋,是齊王田氏的同族,應當為王。 」於是,田儋自立為齊王,並且起兵攻打周市。 周市的軍隊撤走以後,田儋乘機帶兵東進,奪取並平定了齊國故地。 秦將章邯帶兵在臨濟圍攻魏王咎,情況緊急,魏王派人到齊國來求救。 齊王田儋帶領軍隊援救魏國。 章邯在夜間讓兵馬口中銜枚,趁夜幕的掩護進行偷襲,把齊魏聯軍打得大敗,在臨濟城下殺死田儋。 田儋的堂弟田榮收集田儋的餘部向東逃跑到了東阿。 齊國人聽說田儋戰死的消息之後,於是就擁立以前齊王田建的弟弟田假為齊王,田角為丞相,田間為大將,以此來抗拒諸侯。 田榮在敗逃東阿的時候,章邯進行圍追阻截。 項梁聽說田榮情況危急,於是就領兵來到東阿城下,並且一舉擊敗章邯。 章邯往西逃跑,項梁則乘勝追擊。 但田榮對齊人立田假為齊王一事非常氣憤,於是就帶兵回去,攻擊追逐齊王田假,田假逃到楚國,丞相田角逃到趙國;田角的弟弟田間在此以前已到趙國求救,也就留在趙國不敢回去了。 田榮於是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自任丞相,田橫為大將,平定了齊地。 第4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4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