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7)。 正獲之問于監市履狶也(8),每下愈況(9)。 汝唯莫必(10),無乎逃物(11)。 至道若是,大言亦然。 周徧咸三者(12),異名同實,其指一也(13)。 嘗相與游乎無何有之宮(14),同合而論(15),無所終窮乎!嘗相與無為乎!澹而靜乎(16)!漠而清乎!調而閒乎!寥已吾志(17),無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來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來焉而不知其所終;徬徨乎馮閎(18),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窮(19)。 物物者與物無際(20),而物有際者,所謂物際者也;不際之際,際之不際者也。 謂盈虛衰殺(21),彼為盈虛非盈虛,彼為衰殺非衰殺,彼為本末非本末,彼為積散非積散也。 」 【譯文】 東郭子向莊子請教說:「人們所說的道,究竟存在於什麼地方呢?」莊子說:「大道無所不在。 」東郭子曰:「必定得指出具體存在的地方纔行。 」莊子說:「在螻蟻之中。 」東郭子說:「怎麼處在這樣低下卑微的地方?」莊子說:「在稻田的稗草裡。 」東郭子說:「怎麼越發低下了呢?」莊子說:「在瓦塊磚頭中。 」東郭子說:「怎麼越來越低下呢?」莊子說:「在大小便裡。 」東郭子聽了後不再吭聲。 莊子說:「先生的提問,本來就沒有觸及道的本質,一個名叫獲的管理市場的官吏向屠夫詢問豬的肥瘦,踩踏豬腿的部位越是往下就越能探知肥瘦的真實情況。 你不要只是在某一事物裡尋找道,萬物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逃離開它。 『至道』是這樣,最偉大的言論也是這樣。 萬物、言論和大道遍及各個角落,它們名稱各異而實質卻是相同,它們的意旨是歸於同一的。 讓我們一道遊歷于什麼也沒有的地方,用混同合一的觀點來加以討論,宇宙萬物的變化是沒有窮盡的啊!我們再順應變化無為而處吧!恬淡而又寂靜啊!廣漠而又清虛啊!調諧而又安閒啊!我的心思早已虛空寧寂,不會前往何處也不知道應該去到哪裡,離去以後隨即歸來也從不知道停留的所在,我已在人世來來往往卻並不瞭解哪裡是最後的歸宿;放縱我的思想遨遊在虛曠的境域,大智的人跟大道交融相契而從不瞭解它的終極。 造就萬物的道跟萬物本身並無界域之分,而事物之間的界線,就是所謂具體事物的差異;沒有差異的區別,也就是表面存在差異而實質並非有什麼區別。 人們所說的盈滿、空虛、衰退、減損,認為是盈滿或空虛而並非真正是盈滿或空虛,認為是衰退或減損而並非真正是衰退或減損,認為是宗本或末節而並非真正是宗本或末節,認為是積聚或離散而並非真正是積聚或離散。 」 第146講: 妸荷甘與神農同學于老龍吉(1)。 神農隱幾闔戶晝瞑(2),妸荷甘日中奓戶而入曰(3):「老龍死矣!」神農隱幾擁杖而起(4),嚗然放杖而笑(5),曰:「天知予僻陋慢訑(6),故棄予而死。 已矣夫子!無所發予之狂言而死矣夫(7)!」 弇堈弔聞之,曰:「夫體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繫焉(8)。 今于道,秋豪之端萬分未得處一焉(9),而猶知藏其狂言而死,又況夫體道者乎!視之無形,聽之無聲,於人之論者,謂之冥冥(10),所以論道,而非道也。 」 於是泰清問乎無窮曰:「子知道乎?」無窮曰:「吾不知。 」又問乎無為。 無為曰:「吾知道。 」曰:「子之知道,亦有數乎(11)?」曰:「有。 」曰:「其數若何?」無為曰:「吾知道之可以貴,可以賤,可以約(12),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數也。 」 泰清以之言也問乎無始曰(13):「若是,則無窮之弗知與無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無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淺矣;弗知內矣(14),知之外矣。 」於是泰清中而嘆曰(15):「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 無始曰:「道不可聞,聞而非也;道不可見,見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知形形之不形乎(16)!道不當名。 」 無始曰:「有問道而應之者,不知道也。 雖問道者,亦未聞道。 道無問,問無應。 無問問之,是問窮也(17);無應應之,是無內也(18)。 以無內待問窮,若是者,外不觀乎宇宙,內不知乎大初(19),是以不過乎崑崙(20),不游乎太虛(21)」。 【譯文】 妸荷甘和神農一同在老龍吉處學習。 神農大白天靠着几案、關着門睡覺,中午時分,妸荷甘推門而入說:「老龍吉死了!」神農抱著枴杖站起身來,「啪」的一聲丟下枴杖而笑起來,說:「老龍吉知道我見識短淺心志不專,所以丟下了我而死去。 完了,我的先生!沒有用至道的言論來啟發教導我就死去了啊!」 第1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詳解》
第1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