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子說:「你不曾聽說過那道德修養極高的人的身體力行嗎?忘卻自己的肝膽,也遺棄了自己的耳目,無心地縱放於世俗塵垢之外,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不求建樹的環境中,這就叫做有所作為而不自恃,有所建樹而不自得。 如今你把自己打扮得很有才幹用以驚嚇眾人,用修養自己的辦法來突出他人的污穢,毫不掩飾地炫耀自己就像在舉着太陽和月亮走路。 你得以保全形體和身軀,具備了九竅,沒有中道上夭折于聾、瞎、跛、瘸而處于尋常人的行列,也真是萬幸了,又有什麼閒暇抱怨上天呢!你還是走吧!」 孫休走出屋子,扁子回到房裡。 不多一會兒,扁子仰天長嘆,弟子問道:「先生為什麼長嘆呢?」扁子說:「剛纔孫休進來,我把道德修養極高的人的德行告訴給他,我真擔心他會吃驚以至迷惑更深。 」弟子說:「不對哩。 孫休所說的話是正確的嗎?先生所說的話是錯誤的嗎?錯誤的本來就不可能迷惑正確的。 孫休所說的話是不對的嗎?先生所說的話是正確的嗎?他本來就因迷惑而來請教,又有什麼過錯呀!」 扁子說:「不是這樣的。 從前有隻海鳥飛到魯國都城郊外,魯國國君很喜歡它,用『太牢』來宴請它,奏『九韶』樂來讓它快樂,海鳥竟憂愁悲傷,眼花繚亂,不敢吃喝。 這叫做按自己的生活習性來養鳥。 假若是按鳥的習性來養鳥,就應當讓它棲息于幽深的樹林,浮游于大江大湖,讓它吃泥鰍和小魚,這本是極為普通的道理而已。 如今的孫休,乃是管窺之見、孤陋寡聞的人,我告訴給他道德修養極高的人的德行,就好像用馬車來托載小老鼠,用鐘鼓的樂聲來取悅小鴳雀一樣。 他又怎麼會不感到吃驚啊!」 山木 第120講: 莊子行于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問其故,曰:「無所可用。 」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夫子出於山(1),舍于故人之家(2)。 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3)。 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于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4)?」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 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5),故未免乎累。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6),無譽無訾(7),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8);一上一下(9),以和為量(10),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 若夫萬物之情(11),人倫之傳(12),則不然。 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13),尊則議(14),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15)!悲夫!弟子志之(16),其唯道德之鄉乎(17)!」 【譯文】 莊子行走于山中,看見一棵大樹枝葉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樹旁卻不去動手砍伐。 問他們是什麼原因,說:「沒有什麼用處。 」莊子說:「這棵樹就是因為不成材而能夠終享天年啊!」莊子走出山來,留宿在朋友家中。 朋友高興,叫僮僕殺鵝款待他。 僮僕問主人:「一只能叫,一隻不能叫,請問殺哪一隻呢?」主人說:「殺那只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問莊子:「昨日遇見山中的大樹,因為不成材而能終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鵝,因為不成材而被殺掉;先生你將怎樣對待呢?」 莊子笑道:「我將處于成材與不成材之間。 處于成材與不成材之間,好像合于大道卻並非真正與大道相合,所以這樣不能免于拘束與勞累。 假如能順應自然而自由自在地遊樂也就不是這樣。 沒有讚譽沒有詆毀,時而像龍一樣騰飛時而像蛇一樣蜇伏,跟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而不願偏滯于某一方面;時而進取時而退縮,一切以順和作為度量,優遊自得地生活在萬物的初始狀態,役使外物,卻不被外物所役使,那麼,怎麼會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勞累呢?這就是神農、黃帝的處世原則。 至于說到萬物的真情,人類的傳習,就不是這樣的。 有聚合也就有離析,有成功也就有毀敗;稜角鋭利就會受到挫折,尊顯就會受到傾覆,有為就會受到虧損,賢能就會受到謀算,而無能也會受到欺侮,怎麼可以一定要偏滯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們記住了,恐怕還只有歸向于自然吧!」 第121講: 市南宜僚見魯侯(1),魯侯有憂色。 市南子曰:「君有憂色,何也?」魯侯曰:「吾學先王之道,脩先君之業(2);吾敬鬼尊賢,親而行之,無須臾離居(3);然不免于患,吾是以憂。 」 第9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詳解》
第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