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獻公討伐驪戎,征服了這個國家,殺了它的國君驪子,俘獲驪姬回國,立她為夫人。 驪姬生了奚齊,她妹妹生了卓子。 驪姬請求獻公派太子申生去曲沃以逼他速死,另派公子重耳去蒲城,公子夷吾去屈,而把奚齊留在國都絳。 她說這是為了防備敵國的入侵,不讓晉國受到恥辱。 獻公同意了她的請求。 史蘇上朝時對大夫們說:“你們可要戒備哩,晉國內亂的根子已經產生了!當年,國君立驪姬為夫人,民眾不滿的心態原就達到了極點。 古代的明君從事征伐,是發動百姓為百姓除害,所以民眾能高興地擁戴他,無不盡忠竭力甚至不惜一死。 現在國君發動百姓卻是為的自己豐厚,民眾對外攻戰得不到利益,又厭惡國內君王的貪慾,所以上下已經離心了。 然而驪姬生的又是兒子,難道這是天意?上天加強了晉國的禍害,民眾不滿這種狀況,內亂就要發生了!我聽說國君應該喜歡好的事物,憎惡壞的事物,歡樂時就高興,安定時就放心,這樣統治才能持久正常。 砍伐樹木不從樹根開始,必定會重新萌生;堵塞河水不從源頭開始,必定會重新流淌;消滅禍亂不從根本着手, 必定會重生禍亂。 如今國君殺了驪姬的父親卻又留下驪姬,這正是禍亂的根基啊。 既留下驪姬,還要順從她的慾望,她想報殺父之恥就會伸張野心。 雖然外貌很美,但內心一定很醜惡,不能算是真正的美。 國君喜歡她的美麗外貌,必定會答應她的要求。 她得到國君的寵愛會進一步加強政治上的慾望,擴張其野心,這樣就必定會使晉國敗亡並且造成深重的禍亂。 禍亂一定來自女人,夏、商、西周都是這樣。 ”後來驪姬果然作亂,殺了太子申生並驅逐了公子重耳和夷吾。 有識之士說:「史蘇洞察災難的根源了。 」 獻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第82講:驪姬生奚齊,其娣生卓子。 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裡克、丕鄭、荀息相見①,裡克曰:「夫史蘇之言將及矣!其若之何?」荀息曰:「吾聞事君者,竭力以役事,不聞違命。 君立臣從,何貳之有?」丕鄭曰:「吾聞事君者,從其義,不阿其惑。 惑則誤民,民誤失德,是棄民也。 民之有君,以治義也。 義以生利,利以豐民,若之何其民之與處而棄之也?必立太子。 」裡克曰:「我不佞,雖不識義,亦不阿惑,吾其靜也。 」三大夫乃別。 蒸于武公②,公稱疾不與,使奚齊蒞事。 猛足乃言于太子曰:③「伯氏不出④,奚齊在廟,子盍圖乎!」太子曰:「吾聞之羊舌大夫曰⑤:『事君以敬,事父以孝。 』受命不遷為敬,敬順所安為孝。 棄命不敬,作令不孝,又何圖焉?且夫間父之愛而嘉其貺,有不忠焉;廢人以自成,有不貞焉。 孝、敬、忠、貞,君父之所安也。 棄安而圖,遠于孝矣,吾其止也。 」 【註釋】 ①裡克、丕鄭、荀息:三人均為晉國大夫。 ②蒸:祭祀名。 古代冬祭曰蒸。 武公:即武宮,晉獻公的祖廟。 ③猛足:太子申生的家臣。 ④伯氏:指晉獻公的長子申生。 古代兄弟排列次序為伯、仲、叔、季。 ⑤羊舌大夫:人名,羊舌職的父親。 【譯文】 驪姬生了奚齊,她妹妹生了卓子。 晉獻公打算廢黜太子申生而改立奚齊為太子。 裡克、丕鄭、荀息三人見面時,裡克說:「史蘇的預言將要應驗了,怎麼辦呢?」荀息說:「我聽說臣事國君的人,應該儘力為之辦事,沒聽說可以違抗君命的。 國君定了的事臣子理應服從,怎麼可以有二心呢?」丕鄭說:「我聽說臣事國君的人,只能服從正確的決定,不可屈從他的錯誤。 國君的錯誤會影響民眾,民眾跟着一起犯錯誤而丟失德行,無異於拋棄民眾。 民眾所以要有國君,是用來確定上下之間禮義的,禮義是用來生利的,利是用來豐裕民眾的。 怎麼可以與民眾共處卻要拋棄他們呢?一定要讓國君立申生為太子才對。 」裡克說:「我沒有才能,雖不懂得義,但也不會屈從國君的錯誤,我將保持沉默。 」三位大夫於是告別了。 冬天祭祀武宮祖廟時,獻公稱病未去參加,而派奚齊主持祭事。 猛足為此對太子申主說:「不讓長子出面,卻由奚齊在祖廟主持,你怎麼考慮自身地位的安固呢?」太子說:“我聽羊舌大夫說過:『要以恭敬臣事國君,要以孝順服侍父親。 』接受君命堅定不移叫做恭敬,按照父親的意願去行動叫做孝順。 違抗君命就是不敬,擅自行動就是不孝,我又能為自己考慮什麼呢?況且離間父親的愛卻還享受他的賞賜,那就是不忠了;廢了別人來成全自己,那就是不貞了。 孝、敬、忠、貞,是君父肯定的好品德。 拋棄這些好品 第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語譯註》
第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