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熏陶,他們的思想就安定了,不再見異思遷。 所以父兄的教誨不用督促就能實行,子弟的學習無須費力就能掌握。 這樣,農民的後代就一直是農民。 他們居住在郊野而不沾染不良習氣,其中能入仕做官的優秀者,一定足以信賴。 有關官員見到這樣的人才不予推薦,要受到五刑的處罰。 他們必須推薦賢才,才可謂之稱職。 ”桓公問:「怎樣來確定百姓的住地呢?」管仲答道:「把全國分為二十一個鄉。 」桓公說:「好啊。 」管仲於是把全國劃分為二十一個鄉:工匠和商人的鄉有六個,士人和農民的鄉有十五個,由國君掌管五個鄉,國子掌管五個鄉,高子掌管五個鄉。 分國事為三,各種官職也各設置三名:設三卿主管群臣,設三族主管工匠,設三鄉主管商人,設三虞主管川澤,設三衡主管山林。 桓公說:「我想在諸侯中做一番事業,能行嗎?」管仲回答說:「不行,國家還不安定。 」桓公問:「怎樣來安定國家呢?」管仲說:「整頓已有的法令,選擇合用的修訂施行。 然後繁殖人口,救濟貧困,安撫百姓,這樣國家就安定了。 」桓公說:「就這樣辦。 」於是整頓已有的法令,選擇合用的修訂施行。 然後繁殖人口,救濟貧困,安撫百姓。 國家安定了以後,桓公說:「國家已經安定,可以有所作為了吧?」管仲說:「還不行。 你如果整頓軍隊、修造盔甲兵器,其他大國也會整頓軍隊,修造盔甲兵器,我們就難以很快實現志向了。 你有進攻的武器,小國諸侯也有防禦的準備,我們也難以很快實現志向。 你若想迅速在天下諸侯中實現志向,就應該把要做的事情隱蔽起來,把戰備寄寓在政令裡。 」桓公問:「怎樣去做呢?」管仲回答說:「在整頓內政中寄寓軍令。 」桓公說:「很好。 」於是管仲就制定國家的政令:「五家為一軌,軌設軌長;十軌為一里,裡設有司;四里為一連,連設連長;十連為一鄉,鄉設良人。 其中所寄寓的軍令是:五家一軌,所以五人為一伍,由軌長統率;十軌一里,所以五十人為小戎,由裡的有司統率;四里一連,所以二百人為一卒,由連長統率;十連一鄉,所以二千人為一旅,由鄉的良人統率;五個鄉是一帥,所以正好是一萬人,編成一個軍,由卿來統率。 全國可編為三軍,所以有國君親自統帥的中軍的旗鼓,有國子的旗鼓,有高子的旗鼓。 春天用春獵的名義來整編軍隊,秋天以秋獵的名義來操練軍隊。 這樣卒、伍一級的小隊伍在裡中就已經編就。 軍、旅一級的大兵團在郊野中得以組成。 內政中既已包含了軍事組織,就得命令民眾不得遷徙。 同一個伍的人祭祀時同享酒肉,死喪時大家哀傷,有了災禍共同承擔。 人與人相伴,家與家相伴,世代同住一地,從小一起游戲。 所以夜間作戰能聽到聲音,就不會發生誤會;白天作戰能相互看見,足以認識同夥。 那種歡樂的心情,能使他們拚死互助。 在家時共同歡樂,行軍時融洽無間,戰死時一起哀傷。 所以,防守就堅固不移,作戰就英勇頑強。 你若能擁有三萬名這樣的兵士,率領他們橫行天下,討伐無道,保衛王室,天下的大國諸侯還有誰能與你對抗。 」 管仲佐桓公為政 第6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語譯註》
第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