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對伯禽說:「我告訴你:我,對文王來說是兒子,對武王來說是弟弟,對成王來說是叔父,我在天下不算卑賤了,然而我拿着禮物去拜見的尊長有十個,還禮會見的平輩有三十個,用禮貌去接待的士人有一百多個,想要提意見而我請他把事情說完的人有一千多個,在這些人之中我只得到三個賢士,靠他們來端正我的身心,來安定天下。 我得到三個賢士的辦法,不是在十個人和三十個人之中挑選,而是在上百人和上千人之中挑選。 所以對於上等的士人,我對他們的禮貌輕一些;對於下等的士人,我對他們的禮貌重一些。 人人都認為我特別喜歡士人,所以士人都來了;士人來了,然後我才能看清事物;看清了事物,然後才能知道它們的是非在什麼地方。 要警戒啊!你如果憑藉魯國高傲地對待人,就危險了!那些依賴俸祿生活的士人還可以高傲地對待,而端正身心的士人是不可以高傲地對待的。 那些端正身心的士人,捨棄高貴的地位而甘居卑賤,捨棄富足的待遇而甘願貧窮,捨棄安逸而干勞苦的事,臉色黝黑也不喪失自己所選擇的立場,因此天下的治國綱領能流傳不息,古代的文獻典籍能經久不廢啊。 」 第601講: 32.4語曰:繒丘之封人見楚相孫叔敖曰(1):「吾聞之也:『處官久者士妒之,祿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 』今相國有此三者而不得罪楚之士民,何也?」孫叔敖曰:「吾三相楚而心愈卑,每益祿而施愈博,位滋尊而禮愈恭,是以不得罪于楚之士民也。 」 【註釋】 (1)繒(z • 5ng • 增):通「曾」、「鄫」,古國名,故地在今湖北隨縣一帶(1978年,隨縣發掘 出大量曾國遺物可證)。 丘:廢墟。 繒丘:指鄫國故城(在今湖北隨縣境),楚莊王時大概古鄫國已 被楚國攻破而成為楚國的附庸,所以稱「繒丘」。 當時蓋為楚國東北部的邊城。 封人:官名,掌管防 守邊疆。 孫叔敖:見5.4注(8)。 【譯文】 民間傳說云:繒丘的封人拜見楚國的丞相孫叔敖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做官長久的人,士人就會嫉妒他;俸祿豐厚的人,民眾就會怨恨他;地位尊貴的人,君主就會憎惡他。 』現在相國具備了這三種情況卻沒有得罪楚國的士人民眾,為什麼呢?」孫叔敖說:「我三次任楚國相國而心裡越來越謙卑,每次增加俸祿而施捨越來越廣泛,地位越尊貴而禮節越恭敬,因此沒有得罪楚國的士人民眾啊。 」 第602講: 32.5子貢問于孔子曰(1):「賜為人下而未知也。 」孔子曰:「為人下者乎?其猶土也。 深抇之而得甘泉焉(2),樹之而五穀蕃焉;草木殖焉,禽獸育焉;生則立焉,死則入焉;多其功而不得(3)。 為人下者,其猶土也。 」 【註釋】 (1)子貢:見30.4注(1)。 (2)抇(h • *胡):掘。 (3)得:《集解》作「息」,據《太平禦覽》卷 三十七引文改。 得:通「德」。 【譯文】 子貢問孔子說:「我想對人謙虛卻還不知道怎樣做。 」孔子說:「對人謙虛麼?那就要像土地一樣啊。 深深地挖掘它就能得到甜美的泉水,在它上面種植而五穀就茂盛地生長;草木在它上面繁殖,禽獸在它上面生息;活着就站在它上面,死了就埋在它裡面;它的功勞很多卻不自以為有功德。 對人謙虛嘛,那就要像土地一樣啊。 」 第603講: 32.6昔虞不用宮之奇而晉並之(1),萊不用於馬而齊並之(2),紂刳王子比干而武王得之(3)。 不親賢用知,故身死國亡也。 【註釋】 (1)虞:周文王時建立的諸侯國,姬姓,位於今山西平陸縣北,公元前655年被晉國所滅。 宮之 奇:虞國的大夫。 (2)萊:古國名,也作■、、釐。 今山東黃縣東南有萊子城,即古萊國。 公元前 567年為齊國所滅。 子馬:萊國賢臣,即《左傳》的正輿子,字子馬。 (3)紂:見1.14注(3)。 刳王子 比干:見8.15注(8)。 武王:見4.12注(12)。 【譯文】 從前虞國不用宮之奇而晉國吞併了它,萊國不用子馬而齊國吞併了它,商紂王將王子比干剖腹挖心而周武王奪取了他的政權。 君主不親近賢能的人、任用明智的人,所以會身死國亡啊。 第604講: 第25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荀子註譯》
第2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