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卻不是這樣。 君主把教化搞得混亂不堪,把刑法搞得五花八門,當民眾迷惑糊塗而落入法網,就緊接着制裁他們,因此刑罰雖然更加繁多而邪惡卻不能被克服。 三尺高的陡壁,就是空車也不能上去;上百丈的高山,有負荷的車也能拉上去,什麼道理呢?是因為坡度平緩的緣故啊。 幾丈高的牆,人不能越過;上百丈的高山,小孩也能登上去遊玩,這也是坡度平緩的緣故啊。 現在社會上類似坡度平緩的現象也已出現好久了,能使人不越軌嗎?《詩》云:『大路平如磨刀石,它的筆直像箭桿。 它是貴人走的路,百姓只能抬頭看。 回頭看啊回頭看,刷刷流淚糊了眼。 』這難道不可悲嗎?」 第569講: 28.4《詩》曰(1):「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道之雲遠,曷雲能來。 」子曰:「伊稽首不(2)?其有來乎?」 【註釋】 (1)引詩見《詩·邶風·雄雉》。 (2)伊:此,指詩人。 稽首:見27.28注(2)。 不(f • %u • 否): 同「否」。 【譯文】 《詩》云:「看那日子過得快,深深思念在我懷。 道路又是那麼遠,他又怎麼能回來?」孔子說:「她磕頭了沒有?他又回來了嗎?」 第570講: 28.5孔子觀于東流之水。 子貢問于孔子曰(1):「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與諸生而無為也(2),似德;其流也埤下(3),裾拘必循其理(4),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5),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6),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7),似法;盈不求概(8),似正;淖約微達(9),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10),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 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 」 【註釋】 (1)子貢:見30.4注(1)。 (2)無為:見21.12注(14)。 古代各個學派常把「無為」作為自己的 政治學說的重要內容,但各人用此術語的政治涵義是有所不同的。 孔子所謂的無為,是指以德政感化 人民,不施行刑治,參見《論語·衛靈公》。 一說此「無為」指不為自己。 (3)埤(b • 5i • 碑):通「卑」, 低下。 (4)裾拘(g • #u • 勾):通「倨句(g • #u • 勾)」,曲折。 古代稍有曲折而呈鈍角者稱「倨」,曲折 很大而呈鋭角者稱「句」,曲折成直角者則稱「矩」。 (5)洸洸(hu • 3ng • 晃):通「滉滉」、「潢潢」, 水勢浩大深廣的樣子。 淈(ju • 6決):通「屈」(ju • 6決),竭盡。 (6)佚(y • @義):通「逸」,奔跑。 (7)主:通「注」。 (8)概:古代量穀物時刮平鬥斛(h • *胡)的木板。 (9)淖(chu • ^輟):通「綽」。 綽 約:柔弱的樣子。 (10)絜(ji • 6潔):通「潔」。 【譯文】 孔子觀賞向東流去的河水。 子貢問孔子說:「君子看見浩大的流水就一定要觀賞它,這是為什麼?」孔子說:「那流水浩大,普遍地施捨給各種生物而無所作為,好像德;它流動起來向着低下的地方,彎彎曲曲一定遵循那向下流動的規律,好像義;它浩浩蕩蕩沒有窮盡,好像道;如果有人掘開堵塞物而使它通行,它隨即奔騰向前,好像回聲應和原來的聲音一樣,它奔赴上百丈深的山谷也不怕,好像勇敢;它注入量器時一定很平,好像法度;它注滿量器後不需要用刮板刮平,好像公正;它柔軟地所有細微的地方都能到達,好像明察;各種東西在水裡出來進去地淘洗,便漸趨鮮美潔淨,好像善於教化;它千曲萬折而一定向東流去,好像意志。 所以君子看見浩大的流水一定要觀賞它。 」 第571講: 28.6孔子曰:「吾有恥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 幼不能強學,老無以教之,吾恥之。 去其故鄉,事君而達,卒遇故人(1),曾無舊言,吾鄙之。 與小人處者,吾殆之也。 」 【註釋】 (1)卒(c • )促):通「猝」,突然。 【譯文】 孔子說:「我對有的事有恥辱感,我對有的事有卑鄙感,我對有的事有危險感。 年幼時不能努力學習,老了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用來教給別人,我以為這是恥辱。 離開自己的故鄉,侍奉君主而顯貴了,突然碰到過去的朋友,竟然沒有懷舊的話,我以為這是卑鄙的。 和小人混在一起,我以為這是危險的。 」 第572講: 28.7孔子曰:「如垤而進(1),吾與之;如丘而止,吾已矣(2)。 今學曾未如肬贅(3),則具然欲為人師。 」 【註釋】 (1)垤(di • 6諜):螞蟻做窩時堆在穴口的小土堆。 (2)已:見11.4注(2)。 (3)肬贅(y • ¥uzhu • @ 尤墜):又作「贅肬」、「疣贅」,肉贅,俗稱瘊子,是皮膚上不痛不癢的小疙瘩,比喻多餘無用的 東西。 【譯文】 第23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荀子註譯》
第2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