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的樣子,形容智慧的無聲無息。 (7)崇:通「終」。 周流四海,曾不崇日:指智力將天下考慮一遍, 還不到一整天。 (8)跖:見1.14注(3)。 穿室:打洞入室,指偷竊行為。 (9)足窮:使窮者富足。 (10) 「泰」與上下文不諧韻,「寧泰」當作「泰寧」。 (11)安、危:用作意動詞。 險:不平坦,與「平」 相對。 (12)狄(t • @惕):通「逖」,遠。 (13)禹:見2.2注(4)。 舜:見3.1注(10)。 弇(y • 3n • 演): 覆蓋,承襲。 (14)知:通「智」。 本章韻腳:民、均、賢,真部。 淑、穆,覺部。 日、室,質部。 形、 成、寧、名,耕部。 隘、狄、敵、跡、適,錫部。 精、榮、寧、平,耕部,疵、知,支部。 【譯文】 上天降下一種東西,用來施給天下人民; 有人豐厚有人微薄,常常不會整齊平均。 夏桀、商紂因此昏亂,成湯、武王因此賢能。 有的混沌有的清明,浩瀚無涯靜穆無聞。 四海之內全部流遍,竟然不到整整一天。 君子靠它修身養心,盜跖靠它打洞進門。 它的高大和天相併,它的細微不顯其形。 德行道義靠它端正,事情功業靠它辦成。 可以用來禁止暴行,可以用來致富脫貧; 百姓群眾依靠了它,然後才能太平安定。 我很愚昧不知其情,希望打聽它的名稱。 回答說: 這東西是把寬廣和平坦看作為安全而把崎嶇不平和狹窄看作為危險的嗎? 是親近美好廉潔之德而疏遠雜亂骯髒之行的嗎? 是很深地藏在心中而對外能戰勝敵人的嗎? 是效法禹、舜而能沿著他們的足跡繼續前進的嗎? 是行為舉止靠了它然後才能恰如其分的嗎? 它是血氣的精華, 是意識的精英。 百姓依靠了它然後才能安寧, 天下依靠了它然後才能太平。 它明智通達純粹而沒有缺點毛病, 這叫做君子的智慧聰明。 ——智 第442講: 26.3有物于此, 居則周靜致下, 動則綦高以鉅。 圓者中規,方者中矩。 大參天地,德厚堯、禹(1)。 精:微乎毫毛(2);而大,盈乎大寓。 忽兮其極之遠也, 攭兮其相逐而反也(3), 卬卬兮天下之咸蹇也(4)。 德厚而不捐,五采備而成文。 往來惛憊,通於大神, 出入甚極(5),莫知其門。 天下失之則滅,得之則存。 弟子不敏,此之願陳。 君子設辭,請測意之。 曰: 此夫大而不塞者與? 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郄穴而不逼者與(6)? 行遠疾速而不可托訊者與(7)? 往來惛憊而不可為固塞者與? 暴至殺傷而不億忌者與(8)? 功被天下而不私置者與(9)? 托地而游宇,友風而子雨。 冬日作寒,夏日作暑。 廣大精神,請歸之雲(10)。 ——雲 【註釋】 (1)堯、禹:見2.2注(4)。 德厚堯、禹:雲能化成雨而滋潤萬物,所以說德厚堯、禹。 (2)精: 小(參見《莊子·秋水》)。 (3)攭(l • @立):通「劙」,分割。 反:通「返」。 (4)卬卬(2ng • 昂): 同「昂昂」,高高的樣子。 蹇(ji • 3n • 減):困苦。 卬卬兮天下之咸蹇:指雲高高在上而不下雨,天下 人就都困苦了。 與下文「天下失之則滅」相應。 (5)極:通「亟」,急。 (6)窕(ti • 3o • 誂):有間隙。 郄(x • @隙):通「隙」,空隙。 (7)「訊」與上下文不押韻,當為「■」字之形誤。 ■(6ng • 仍,一 讀6而):厚,重。 (8)暴至:突然猛烈地到來,指濃雲化為大暴雨襲來。 億:通「意」,疑,遲疑 不定。 忌:顧忌,忌憚。 (9)置:通「德」,以為有德。 (10)本章韻腳:下、鉅、矩、禹、寓,魚部。 遠、反、蹇,元部。 文、神、門、存、陳,文真旁轉(「神」、「陳」屬真部,其餘屬文部)。 辭、 之,之部。 塞、逼、■(今誤為「訊」)、塞,忌、置,之職蒸對轉(「忌」屬之部,「■」屬之部 或蒸部,其餘屬職部)。 宇、雨、暑,魚部。 神、雲,真文旁轉(「神」屬真部,「雲」屬文部)。 【譯文】 在這裡有種東西, 停留時就周遍地靜處在極低點, 活動時就極高而廣大無邊。 圓的合乎圓規畫的圓,方的和角尺畫的能相掩。 大得可和天地相併列,德行比堯、禹還惇厚慈善。 小的時候比毫毛還細微,而大的時候可充滿寥廓的空間。 迅速啊它們到達了很遠很遠, 分開啊它們互相追逐而返回山邊, 高升啊天下人就都會生活維艱。 它德行惇厚而不丟棄任何人,五種色彩齊備而成為花紋, 它來去昏暗,變化莫測就像天神, 它進出很急,沒人知道它的進出之門。 天下人失去了它就會滅亡,得到了它就能生存。 學生我不聰明,願意把它陳述給先生。 第2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荀子註譯》
第2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