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君子既得其養,又好其別。 曷謂別?曰: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1)。 故天子大路越席(2),所以養體也;側載睪芷,所以養鼻也,前有錯衡,所以養目也;和鸞之聲,步中《武》、《象》,趨中《韶》、《護》,所以養耳也;龍旗九斿(3),所以養信也(4);寢兕、持虎、蛟韅、絲末、彌龍(5),所以養威也;故大路之馬,必信至教順(6),然後乘之(7),所以養安也。 孰知夫出死要節之所以養生也(8)?孰知夫出費用之所以養財也?孰知夫恭敬辭讓之所以養安也?孰知夫禮義文理之所以養情也(9)?故人苟生之為見(10),若者必死;苟利之為見,若者必害;苟怠惰偷懦之為安(11),若者必危;苟情說之為樂(12),若者必滅。 故人一之於禮義,則兩得之矣;一之於情性,則兩喪之矣。 故儒者將使人兩得之者也,墨者將使人兩喪之者也(13),是儒、墨之分也。 【註釋】 (1)輕重:見10.3注(1)。 (2)此下參見18.5注。 (3)斿(li • *流):通「旒」,古代旌旗下邊懸 垂的飾物。 (4)信:符信,憑據。 古代天子諸侯乃至各級官員為了區別不同的身份與地位而使用不同的 旗章作為符信(稱「信幡」),龍旗九斿是彰明天子身份的旗章,所以說「養信」。 (5)寢兕、持虎: 是畫在天子車子上的圖案。 兕(s • @似):雌性的犀牛。 持:通「跱」,蹲。 蛟:通「鮫」,沙魚。 韅 (xi • 3n • 顯):馬腹革帶,在兩腋旁,橫經其下,而上系于鞍。 末:通「■」(m • @密),車前遮擋風塵 的帷簾。 彌:通「■」(m • !弭),車耳,車箱兩旁之上的橫木前端的曲鈎,形似人耳。 (6)信:《集解》 作「倍」,據《史記·禮書》改。 信:的確。 (7)乘:駕馭,驅馬拉車。 之:指代馬。 (8)要(y • 1o • 腰): 約束。 要節:用節操道義來約束自己,即堅守節操。 如果不盡忠守節,就會受到制裁,所以說“出死 要節”是用來養生的。 (9)文理:見7.3注(2)。 (10)之為:助成賓語前置的助詞。 生之為見:見生, 只看到生,指不能「出死要節」。 (11)偷儒:見2.6注(4)。 安:樂,喜歡。 (12)說:通「悅」。 (13) 墨者:墨家,墨子創立的學派,參見6.4注(4)。 【譯文】 君子已經得到了禮的調養,又喜愛禮的區別。 什麼叫做區別?回答說:就是高貴的和卑賤的有不同的等級,年長的和年幼的有一定的差別,貧窮的和富裕的、權輕勢微的和權重勢大的都各有相宜的規定。 所以天子乘坐那寬闊的大車、鋪墊那柔軟的蒲蓆,是用來保養身體的;旁邊放置湖岸上生長的香草,是用來調養鼻子的;車前有畫着交錯花紋的橫木,是用來調養眼睛的;車鈴的聲音,在車子慢行時合乎《武》、《象》的節奏,在車子奔馳時合乎《韶》、《護》的節奏,這是用來調養耳朵的;畫着龍的旗幟下邊有九條飄帶,是用來保養身份信號的;車子上畫着橫臥的犀牛和蹲着的老虎、馬繫著用沙魚皮製成的腹帶、車前掛着絲織的車簾、車耳刻成龍形,這是用來保養威嚴的;天子的大車上所用的馬,一定要真正訓練得十分順服,然後才用它拉車,這是用來保持安全的。 誰懂得那獻出生命堅守節操是用來保養生命的呢?誰懂得那花費錢財是用來保養錢財的呢?誰懂得那恭敬謙讓是用來保住安逸的呢?誰懂得那禮義儀式是用來調養情操的呢?所以人如果只看見生,這樣的人就一定會死;如果只看見利,這樣的人就一定會受到損害;如果只是喜歡懈怠懶惰苟且偷安,這樣的人就一定會遇到危難;如果只是喜歡縱情作樂,這樣的人就一定會滅亡。 所以人如果專門把心思放在講究禮義上,那麼禮義情性兩方面就都能保全了;如果專門把心思放在滿足情性上,那麼禮義性情兩方面就都保不住了。 儒家要使人們雙雙保全它們,墨家要使人們雙雙喪失它們,這就是儒家和墨家的區別。 第293講: 19.4禮有三本(1):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 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焉無安人(2)。 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 是禮之三本也。 【註釋】 (1)本:根本,本源,基礎。 (2)焉:則。 無安人:指人們不得安寧。 【譯文】 禮有三個根本:天地是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種族的根本,君長是政治的根本。 沒有天地,怎麼生存?沒有祖先,種族從哪裡產生?沒有君長,怎麼能使天下太平?這三樣即使部分地缺失了,也不會有安寧的人民。 所以禮,上事奉天,下事奉地,尊重祖先而推崇君長。 這是禮的三個根本。 第294講: 第1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荀子註譯》
第1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