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後來由於深感良心不安便去求教長老。 「你寧可從此不再去禮拜基督和他母親的聖像,」那位為他決疑的人說,「而每天到妓院兒去會見本市的每一位妓女,那對你會更好得多。 」從正統的榮譽,至少是從羅馬教會的正統派來說,多少有些不幸的是,召開尼斯會議的兩位皇帝手上都沾有他們自己的兒子的血。 這兩次會議中的第二次是得到專制的艾琳的贊同和熱烈贊助的,她對她的對手拒絶了她最初曾給予她的朋友的寬容。 在歷時38年接連五代的統治中,這爭鬥一直激烈地進行着,偶像崇拜者和破壞者雙方互有勝敗;但我這裡卻無意不憚煩地細緻描述那些事件的經過。 尼斯福魯斯普遍容許言論自由並予以實行;他統治期間的這唯一一項美德卻被僧侶們指為他終於遭到塵世和永恆毀滅的根本原因。 迷信和軟弱組成米哈伊爾一世的全部性格,但那些聖徒和聖像也都無能保護他們的王座上的信徒。 利奧五世穿上紫袍後,肯定了一個亞美尼亞人的名稱和宗教;而那些偶像,連同它們的叛亂的追隨者,第二次被判處流刑了。 他們的歡呼聲實際是批准對一個不信神的暴君的殺害,但殺害他的兇手和他的繼承人米哈伊爾二世卻從娘胎裡帶來弗裡吉亞人的異端邪說。 他試圖在競爭的雙方之間進行調停;而正統基督教的倔強使他在不知不覺中落入對方一派之中。 由於膽小怯懦使他總處處採取溫和態度:但他的同樣不知道害怕和憐憫的兒子提奧菲盧斯卻是最後一個,也是最殘酷的一個偶像破壞者。 當時的狂熱情緒處處與他們作對;那些力圖輓狂瀾的皇帝為公眾的仇恨所激怒並受到了懲罰。 在提奧菲盧斯死後,另一個女性,他留下守國的他的遺孀提奧多拉,終於為神像贏得了最後勝利。 她改採取的步驟是大膽而帶具有決定性意義的。 那他曾最後表示悔罪的謊言為他死去的丈夫清洗了名聲和靈魂;偶像破壞派主教判定的處罰,也由挖去雙眼變成了鞭打200皮鞭:那些主教發抖了,僧人們大聲叫喊,正統派的節日保存了,偶像終於取得勝利的、一年一度的紀念。 現在剩下的僅只有一個問題了,它們是否真具有正當的固有的神聖性;11世紀的希臘人曾一再提出這個問題;而由於這一意見最易引向荒謬的結論,我甚感奇怪,當時為什麼沒有更明確地作出肯定的答覆。 在西部,阿得裡安一世教皇接受並宣告了,現在被正統基督教尊為第7次全國會議的尼斯會議的決議。 羅馬和意大利對於他們的父親的聲音總是順從的;但大部分拉丁基督教徒在迷信的大賽中卻遠遠落在後面。 法蘭西、日耳曼、英格蘭和西班牙的教會則採取中間路線,處于對偶像的崇拜和消滅兩種極端的做法之間;在他們的廟宇裡也陳列有各種圖像,但卻並不拿它們當作祟拜對象,而只是作為生動、有用的信念和歷史紀念物。 一部充滿忿怒的論爭的書以查理大帝的名義編寫出版:在他的批准下,一次有3萬名主教參加的宗教會議在法蘭克福召開了:他們斥責偶像破壞者的瘋狂行為,但他們卻更為嚴肅地批評希臘人的迷信,以及他們的早已被西部的野蠻人百般鄙視的妄自尊大的會議發佈的教令。 在他們之中,偶像崇拜以無聲的難以覺察的速度發展着;但改革之前,在歐洲和美洲仍然沉浸于迷信的陰雲中的國家中流行的粗鄙的偶像崇拜,卻大大被償了他們猶豫和拖延的過失。 教皇和東部帝國的最後分離教皇們在尼斯會議之後,在虔誠的艾琳的統治下,才終於通過把帝國轉移到不那麼正統的查理大帝手中,完成了羅馬和意大利的分離。 他們被迫在敵對的民族間進行選擇:而宗教卻並不是他們進行選擇的唯一考慮:當他們極力掩蓋他們的朋友的失誤的時候,他們極不樂意和疑信參半地看到了他們的敵人的正統基督教的美德。 語言和習俗的不同使得兩個首都的仇恨永無消解之日;它們更由於70年的敵對狀態而彼此疏遠。 在那種分裂狀態中,羅馬人嘗到了自由的味道,教皇們更知道了統治的威風:現在他們如果順從勢將使自己被置於一個忌妒的暴君的報復之下;意大利的革命已經暴露了拜占廷的無能和殘暴。 希臘皇帝已恢復了偶像,但他們並沒有恢復偶像破壞者從聖彼得的繼承人手中奪去的卡拉布里亞的產業和伊利里亞的教區;教皇阿德里安還威脅他們,如果他們不儘快放棄這一異教的做法,便將除去他們的教籍。 希臘人現在已都屬於正統派;但他們的宗教卻可能受到在位國君的氣息的污染;法蘭克人現在一味自行其是,不過明眼人也可以看出,他們正慢慢從利用圖像轉變到崇拜圖像了。 查理大帝的名聲受到了他的書記們在論爭中態度刻毒的污損;但這位征服者自己卻能以一位政治家的氣質,使自己適應法蘭西和意大利的多種不同的做法。 在他四次到梵蒂岡朝拜或拜訪的時候,他在擁抱那些教皇時都表現了誠摯的友情和虔誠;他跪在那墳墓,實際也就是跪在那使徒的圖像前面,毫無難色地參加了羅馬禮拜儀式的禱告和各種活動。 明智的考慮和感激之情能容許這些教皇拋棄他們的恩主嗎?他們能有權利轉移大主教區的贈與?他們有力量消滅羅馬政府嗎?貴族的頭銜論功績和偉大都在查理大帝之下;他們只能通過重新恢復西部帝國才能報答所受恩惠或保住自己的位置。 依靠這些決定性的步驟他們終於消除了希臘人的特權:從一個省區城市的低下地位,羅馬的聲威將得到恢復;拉丁基督教徒,將會在一個最高領導之下,在他們的古代都城,團結起來;這位西部的征服者將會從聖彼得的繼承人的手中接過他們的王冠。 羅馬教會將會有一個充滿熱情的可敬的辯護人;那麼這位主教在查理大帝的權勢的庇護之下,便可以光榮而安全地行使該市政府的權力。 在羅馬的異教被徹底消滅以前,爭奪富有的主教管區的活動常常會引起騷亂和流血鬥爭。 當時人口較少,但人們卻更為野蠻,爭奪得手與否更至關重要,那些渴望居于統領地位的教會中的頭面人物,對聖彼得的寶座的爭奪更是十分激烈。 阿德里安一世的統治範圍比他的前代和後代都更廣闊;羅馬城牆、神聖的遺產、倫巴第人的毀滅,以及查理大帝的友情,都是他的名聲所獲得的戰利品:他暗中啟迪了他的皇位繼承人,在一個狹窄的範圍內展示了一位偉大皇帝的品德。 他死後仍受人尊重;但在緊接着的一次選舉中,拉特蘭的一位教士,利奧第三卻被選中,被阿德里安提升到教會最高官職的他心愛的侄子卻落選了。 他們在4年多的時間裡假裝着默許或愧悔,藉以掩蓋着最為陰險的報復的決心,直到有一天大隊人馬遊行時,一幫瘋狂的反叛分子驅散了手無寸鐵的群眾,直接對神聖的教皇進行攻擊和傷害。 但他們企圖殺害他或使他失去自由的打算也許由於他們自身的混亂或猶豫卻沒有得逞。 利奧被認為已死給拋在路邊:他只是由於失血過多而昏迷過去,在他醒過來後,他完全恢復了說話的能力和視力;這一自然事件更被用來增加了他恢復說話能力和視力的神奇性,因為他已兩次被刺客的刀奪去這方面的能力了。 第22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羅馬帝國興亡史》
第2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