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按照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剋、終始循環的原理進行推求,認為周朝佔有火德的屬性,秦朝要取代周朝,就必須取周朝的火德所抵不過的水德。 現在是水德開始之年,為順天意,要更改一年的開始。 群臣朝見拜賀都在十月初一這一天。 衣服、符節和旗幟的裝飾,都崇尚黑色。 因為水德屬陰,而《易》卦中表示陰的符號陰爻(yao,遙)叫做「元」,就把數目以十為終極改成以六為終極,所以符節和御史所戴的法冠都規定為六寸,車寬為六尺,六尺為一步,一輛車駕六醫馬。 把黃河改名為「德水」,以此來表示水德的開始。 剛毅嚴厲,一切事情都依法律決定,刻薄而不講仁愛、恩惠、和善、情義,這樣才符合五德中水主陰的命數。 於是把法令搞得極為嚴酷,犯了法久久不能得到寬赦。 丞相王綰等進言說:「諸侯剛剛被打敗,燕國、齊國、楚國地處偏遠,不給它們設王,就無法鎮撫那裡。 請封立各位皇子為王,希望皇上恩准。 」始皇把這個建議下交給群臣商議,群臣都認為這樣做有利。 廷尉李斯發表意見說:「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親屬很多,可是他們的後代逐漸疏遠了,互相攻擊,就像仇人一樣,諸侯之間彼此征戰,周天子也無法阻止。 現在天下靠您的神靈之威獲得統一,都劃分成了郡縣,對於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賦稅重重賞賜,這樣就很容易控制了。 要讓天下人沒有邪異之心,這才是使天下安寧的好辦法啊。 設置諸侯沒有好處。 」始皇說:「以前,天下人都苦於連年戰爭無止無休,就是因為有那些諸侯王。 現在我依仗祖宗的神靈,天下剛剛安定如果又設立諸侯國,這等於是又挑起戰爭想要求得安寧太平,豈不困難嗎?廷尉說得對。 」 於是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 每郡都設置守、尉、監。 改稱人民所做「黔首」。 下令全國特許聚飲以表示歡慶。 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陽,熔化之後鑄成大鐘,十二個銅人,每個重達十二萬斤,放置在宮廷裡。 統一法令和度量衡標準。 統一車輛兩輪間的寬度。 書寫使用統一的隸書。 領土東到大海和朝鮮,西到臨洮、羌中,南到北向戶,往北據守黃河作為要寒。 沿著陰山往東一直到達遼東郡。 遷徙天下富豪人家十二萬戶到咸陽居住。 諸如祖廟及章台宮、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 秦國每滅掉一個諸侯,都按照該國宮室的樣子,在咸陽北面的山坡上進行仿造,南邊瀕臨渭水,從雍門往東直到涇、渭二水交會處,殿屋之間有天橋和環行長廊互相連接起來。 從諸侯那裡虜得的美人和鐘鼓樂器之類,都放到那裡面。 二十七年(前220),秦始皇去巡視隴西、北地,穿過雞頭山,路經回中。 於是在渭水南面建造信宮。 不久,又把信宮改名叫極廟,以象徵處於天極的北極星。 從極廟開通道路直達酈山,又修建了甘泉前殿。 修造兩旁築牆的甬道,從咸陽一直連接到驪山。 這一年,普遍賜給爵位一級。 修築供皇帝巡行用的通向全國各地的馳道。 二十八年(前219),始皇到東方去巡視郡縣,登上鄒縣嶧(yi,譯)山。 在山上立了石碑,又跟魯地儒生們商議,想刻石以頌揚秦之德業,商議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和遙祭名山大川的事情。 於是登上泰山,樹立石碑,築起土壇,舉行祭天盛典。 下山時,突然風雨大作,始皇歇息在一顆樹下,因此賜封那顆樹為「五大夫」,接著在梁父山舉行祭地典禮,在石碑上鐫刻碑文。 碑文是: 皇帝登基即位,創立昌明法度,臣下端正謹慎。 就在二十六年(前222),天下歸於一統,四方無不歸順。 親自巡視遠方,登臨這座泰山,東方一覽極盡。 隨臣思念偉績,推溯事業本源,敬贊功德無限。 治世之道實施,諸種產業得宜,一切法則大振,大義清明美善,傳於後代子孫,永世承繼不變。 皇帝聖明通達,既已平定天下,毫不懈怠國政。 每日早起晚睡,建設長遠利益,專心教化興盛。 訓民皆以常道,遠近通達平治,聖意人人尊奉。 貴賤清楚分明,男女依禮有別,供職個個虔敬。 光明通照內外,處處清淨安泰,後世永續德政。 教化所及無窮,定要遵從遺詔,重大告誡永世遵奉。 於是就沿著渤海岸往東走,途經黃縣、腄縣,攀上成山的頂峰,又登上之罘(fu,浮)山,樹立石碑歌頌秦之功德,然後離去。 又往南走登上了琅邪山,十分高興,在那裡停留了三個月。 於是遷來百姓三萬戶到琅邪台下居住,免除他們十二年的賦稅徭役。 修築琅邪台。 立石刻字,歌頌秦之功德,表明自己因如願以償而感到滿意的心情。 碑文說: 二十八年(前219),皇帝剛剛登基。 端正一切法度,整治萬物綱紀。 彰明人事之宜,提倡子孝父慈。 皇帝聖智仁義,宣明各種道理。 親臨東土安撫,慰勞視察兵士。 大事業已完畢,巡行濱海之地。 皇帝偉大功績,操勞根本大事。 實行重農抑商,為使百姓富裕。 普天之下同心,順從皇帝意志。 統一器物度量,統一書寫文字。 日月照耀之處,車船所到之地,無不遵奉王命,人人得志滿意。 順應四時行事,自有大秦皇帝。 整頓惡劣習俗,跋山涉水千里。 憐惜黎民百姓,日夜不肯歇息。 除疑惑定法律,無人不守法紀。 地方長官分職,各級官署 治理,舉措必求得當,無不公平整齊。 皇帝如此聖明,親自視察四方。 無論尊卑貴賤,不越等級規章。 奸邪一律不容,務求忠貞賢良。 事情不分大小,竭力不倦爭強。 無論遠處近處,只求嚴肅端莊。 正直敦厚忠誠,事業才能久長。 皇帝大恩大德,四方均得安撫。 誅除禍亂災害。 為國謀利造福。 勞役不誤農時,百業繁榮富足。 黎民安居樂業,不再用兵動武。 六親終得相保,盜寇從此盡除。 歡欣接受教化,法規都能記住。 天地四方之內,儘是皇帝之土。 西邊越過沙漠,南邊到達北戶。 東邊到達東海,北邊越過大夏。 人跡所到之處,無不稱臣歸服。 功高蓋過五帝,恩澤遍及馬牛。 無人不受其德,家家安寧和睦。 秦王兼有天下,建立名號稱做皇帝,親臨東土安撫百姓,到達琅邪。 列侯武成侯王離、列侯通武侯王賁、倫侯建成侯趙亥、倫侯昌武侯成、倫侯武信侯馮毋擇、丞相隗(kui,逵)林、丞相王綰、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楊樛(ji□,究)隨從著在海上一起議論皇帝的功德。 都說:「古代的帝王,土地不超過千里,諸侯各守受封之土,朝見與否各異。 互相攻伐侵犯,暴亂殘殺不止,還要刻金鏤石,立碑誇耀自己。 古代五帝三王,知識教育不同,法令制度不明,借助鬼神之威,欺凌壓迫遠方,其實不稱其名,所以不能久長。 他們還未死,諸侯業已背叛,法令名存實亡。 當今皇帝統一海內,全國設立郡縣,天下安定太平。 顯明祖先宗廟,施行公道德政,皇帝尊號大成。 群臣齊頌皇帝,功德刻於金石,樹作典範永恆。 」 刻石事情完畢,齊地人徐市等上書,說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萊、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裡。 希望能齋戒沐浴,帶領童男童女前往求仙。 於是就派徐市挑選童男童女幾千人,到海中去尋找仙人。 始皇返回京城,路經彭城,齋戒祈禱,想要從泗水中打撈出那只落水的周鼎。 派了一千人潛入水底尋找,沒有找到。 於是向西南渡過淮河,前往衡山、南郡。 乘船順江而下,來到湘山祠。 遇上了大風,幾乎不能渡河。 皇上問博士說:「湘君是什麼神?」博士回答說:「聽說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埋葬在這裡。 」始皇非常生氣,就派了三千服刑役的罪犯,把湘山上的樹全部砍光,因為當地是紅土,所以使山變成了赭紅色。 皇上從南郡經由武關回到京城。 二十九年(前218),始皇到東方去巡遊。 到達陽武縣博浪沙時,遭到張良和一名力士的行刺,刺客誤中副車,始皇受了驚嚇,捉拿刺客沒有捉到,就命令全國大規模搜捕了十天。 登上之罘山,刻石立碑,碑文是: 第5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