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把行政和軍事的重要官職全分派給他的親信和追隨者以後,阿塔盧斯召集了一次元老院會議,以華麗的辭藻當眾莊嚴宣稱,他決心恢復共和國的尊嚴,並決心把曾一度承認羅馬統治權的埃及和東部各省統一納入帝國的版圖。 這種大言不慚的官話只會使每一個有見識的公民對他感到無比鄙視,因為這位根本不懂戰爭的篡位者的高升正是公眾迄今為止從狂妄的野蠻人那裡所受到的最深重、最令人不能容忍的傷害。 但是人民群眾從來逆來順受,對主子的更換總一味鼓掌歡迎。 公眾的不滿對霍諾留的對手甚為有利;那些在他的迫害性的敕令下受到壓制的教派都在一定程度上希望從這位在愛奧尼亞鄉間曾受過異教的迷信教育,後來又經一位阿里烏斯主教之手接受過神聖洗禮的君王手中得到一點讓步,或至少是寬容。 阿塔盧斯的統治最初一段時期還較為公正、興旺。 他派出一名信得過的官員,在為數不多的一隊士兵的陪同下前往非洲以肯定它的臣服地位;意大利的大部地區都屈服于對哥特勢力的恐懼;儘管波洛尼亞城曾進行強有力的、有效的抵抗,米蘭人民也許因為對霍諾留不再感到不滿,在一陣歡呼聲中接受了羅馬元老院的選擇。 阿拉里克親自帶頭,率領着一支精鋭部隊押解着他的皇帝俘虜几乎直來到拉文納城下;一個由眾主要大臣——禁衛軍衛隊長約夫烏斯、騎兵和步兵大臣瓦倫斯、財務官波塔米烏斯和首席公證人尤利安——組成的莊嚴的使團在森嚴的軍事儀式中進入了哥特人的營寨。 他們以他們的君王的名義,同意承認他的對手的合法的選舉,並同意兩個皇帝平分意大利的各省和西部地區。 他們的建議遭到了輕蔑的拒絶;這拒絶因加上阿塔盧斯的帶侮辱性的寬厚的態度而更顯得令人難堪,他表示,如果霍諾留立即脫下紫袍,他可以允許他在某個遙遠的小島的流放生活中平安度過他的餘生。 提奧多西烏斯的兒子的處境,對那些對他的實力和活動能力都十分瞭解的人,已顯得真正是那樣山窮水盡,以致於他的大臣和將軍約夫烏斯和瓦倫斯都辜負他的委託,可恥地背叛了他們的恩主的瀕于失敗的事業,賣身投靠了他的更有前途的對手。 如此不堪的家庭叛變使霍諾留驚獃了,他見到每一個向他走近的僕人或信使都止不住渾身發抖。 他害怕暗藏在他的首都、他的皇宮,甚至他的寢室內的敵人;而在拉文納港口正停泊着幾條船,準備把退位的君主送往他年尚幼小的侄子東部皇帝的統治區域。 然而,這裡還確有一個觀察着清白和罪惡的天意(這至少是歷史學家普羅科皮烏斯的看法),對霍諾留一再請求它對他給與特殊照顧終不能置之不理。 在他完全絶望,無法作出任何明智的、果斷的決定,只想著不顧一切但求逃命的時候,一隊4000名年富力強的援兵忽然及時地在拉文納港口登陸了。 他把守衛城牆和城門的任務交給了這些其忠誠尚未被宮廷紛爭破壞的驍勇的外來士兵,皇帝再也不會因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的內部叛亂的危險而寢食不安了。 來自阿非利加的有利的情報驟然扭轉了人們的看法和政局。 阿塔盧斯派往該省的士兵和將領被擊敗並殺死,而希拉克連的積極的狂熱情緒卻保住了他自己和他的人民的忠心。 阿非利加的忠誠的伯爵送來一大筆錢,這就更堅定了皇家衛兵的忠誠;而他早有警惕,注意不讓糧油外運在羅馬城內造成饑荒、騷亂和不滿。 出師非洲的失利成了阿塔盧斯黨羽內部瓦相抱怨、指摘的根源,他的保護人的思想也在不知不覺中對這位既缺少統帥氣質,又缺乏傀儡的馴服的君王失去了興趣。 於是,或者瞞着阿拉里克,或者不顧他的勸阻採取了許多冒失的措施,而元老院頑固地拒絶讓摻進500名哥特人的隊伍上船的做法,顯然透露出一種按他們的處境來說,既不夠慷慨也不夠謹慎的懷疑和不信任感。 約夫烏斯的陰險權術更使哥特國王咬牙切齒;他藉機爬上了貴族的地位,現在卻公然進行雙重背叛,說自己似乎叛離了霍諾留的事業,只是為了更有力地促進篡位者的毀滅。 在裡米尼附近的一片大平原上,當着無數羅馬和野蠻民眾的面,下賤的阿塔盧斯被脫去了王冠和紫袍;這些象徵王權的東西被阿拉里克作為和平和友好的信物送給了提奧多西烏斯的兒子。 重新回來的官員們全都官複原職,甚至連有些人遲遲才表示悔改也得到了寬恕;但那位只求活命,完全不知羞恥的下台的羅馬皇帝最後獲准夾在高傲而反覆無常的野蠻人中隨着哥特人的軍營前進。 羅馬的第三次被圍和被洗劫阿塔盧斯的倒台除去了簽定和約的唯一一個真正的障礙,阿拉里克進軍到距離拉文納僅3英里的地段以向那些遲疑不決的帝國大臣們施加壓力,而他們隨着時來運轉立即又變得傲慢起來了。 當他聽說,和阿道夫斯有私仇、波羅的家族的世代仇敵,和他對立的酋長薩魯斯被迎進王宮時,他不免怒火中燒。 那位渾身是膽的野蠻人率領300名追隨者突然從拉文納的城門衝出,把一支規模不小的哥特部隊切為數段,勝利地重新回到城中,得意地以一位先鋒官的口吻侮辱他的對手,並公開宣佈,阿拉里克的罪行已使他被永遠排除在皇帝的友情和盟友之外了。 拉文納宮廷的這種罪惡和愚行在羅馬的第三次浩劫中得到了清算。 哥特國王不再掩飾自己劫掠和復仇的野心,率軍來到首都的城下;沒有任何外援希望的慌亂的元老院,準備竭盡全力抵抗,以延緩國家覆滅的時間。 但他們卻無法防範手下的那些生來或受到利誘甘願投靠敵人的奴僕們的反叛的密謀。 在午夜時分,薩拉門被悄悄打開,市民們被一陣嘹喨的哥特軍號聲驚醒。 在羅馬建城1163年之後,這座曾征服並養育了人類中極大一部分的帝國之都終於暴露在日耳曼和西徐亞部落狂暴的蹂躪之下了。 從阿拉里克強攻入這座潰敗的城市時所發表的聲明看,他倒表示了對人道主義和宗教尊嚴的一定的關心。 他鼓勵他的部隊大膽搶劫戰利品,儘量把這富有而軟弱的人民的財物據為己有;但他同時告誡他們饒恕不抵抗的市民的生命,並把聖彼得和聖保羅的教堂看作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聖地。 在一夜驚心動魄的暴亂之中,有幾個相信基督教的哥特人表現出了一個新近改變宗教的教徒的熱情;他們中一些人的異乎尋常的虔誠和節制的表現,有些狂熱的基督教作家曾細加描述,也或者曾加以美化。 當那些野蠻人在城中四處尋找搶劫目標時,一位終生為祭壇獻身的老處女的破舊的住所被一位強悍的哥特人撞開了。 第16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羅馬帝國興亡史》
第1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