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臘的每一個地區同時燃起了一片火海。 從前在彼此之間曾進行過多次重大戰爭的底比斯、阿爾哥斯、科林斯和斯巴達現在全無能組織起一支應戰的軍隊,或甚至保衛住他們的已遭破壞的工事。 陸地和海上的戰禍從東部的最遠點蘇尼烏姆一直連綿到西海岸的伊庇魯斯。 直到哥特人已進入意大利的視線之內的時候,即將來臨的危險才終於驚醒了無所事事的伽利埃努斯的甜蜜的美夢。 這位皇帝也拿起了武器,他的出現似乎壓下了敵人的氣焰,分解了敵人的力量。 很快赫魯利人的頭目瑙洛巴圖斯接受了體面的投降,帶領一大批本民族的人自願為羅馬效勞,並被加以過去從未讓一個野蠻人玷污的執政官的榮譽。 大量的哥特人,因不耐乏味的海上航行的危險和艱苦,攻入了梅西亞,企圖殺出一條路越過多瑙河回到他們在烏克蘭的定居點去。 要不是羅馬將領之間的不和為那些野蠻人敞開了一條逃路,他們肯定會全軍覆沒了。 這支毀滅大軍的殘餘部分仍回到了他們的船上,通過赫勒斯滂海峽和博斯普魯斯往回航行,途間還劫掠了特洛依海岸,這個因荷馬而變得不朽的名稱,也許將超越哥特人的戰功永遠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之中。 當他們一發現自己已安全進入尤克遜海這個大盆地中的時候,他們便立即在離開海穆斯山山腳不遠的色雷斯的安基阿盧斯舍舟登陸,縱身躍入那裡的令人無比痛快的溫泉浴中,一洗多日來的疲勞。 剩下的路程已經不遠,而且也便于航行了。 他們的這個最大的第三次海上遠征的種種遭遇大致如此。 也許有人會覺得難以想象,最初的那15000名勇士如何能經得住如此大膽的冒險行動必然會帶來的人員消耗和多次分兵。 但是,在他們的人員由於陣亡、船禍和熱帶氣候的影響而逐漸消耗的時候,他們同時又得到了渴望集中到搶劫的旗幟之下來的大批土匪和敵方逃兵,以及一批批難得抓住這個光明正大的獲得自由並得以尋機報復的好時機的逃亡奴隷的不斷補充。 在這些次的遠征活動中,哥特民族自認為經歷了極大的危險,並獲得了無與倫比的榮譽;但那些在哥特的旗幟之下進行戰斗的其它一些部落,在那一時期的不完備的史料中,有時有所區分,有時便和哥特人混同在一起了;而由於那些野蠻人的船隊系從塔奈斯河口駛出,一個含混但人們比較熟悉的名字西徐亞人便常被用來指這個混雜的群體。 在人類的一般災難中,不論一個多麼高大的人物死去了,或不論多麼宏偉的一棟建築倒塌了,不久後人們都會毫不經意地淡忘了。 但我們對在經過其次破壞而每次的修復都顯得比原來更為富麗堂皇的災難之後,最後終於被第三次由海上入侵的哥特人燒個精光的以弗所的狄安娜神廟卻難以忘懷。 這一神聖的宏偉建築是希臘的藝術和亞洲的財富共同努力修建起來的。 支撐着這一建築的共有127根愛奧尼亞型的大理石砫;它們全是虔誠的君主捐贈的,每根高6英呎。 祭壇則系用普拉克西特列斯大師的雕刻裝飾而成,他也許是從在當地最受歡迎的傳說中選出了拉托娜的聖子的誕生、阿波羅在殺死庫克羅普斯後的藏匿,以及巴克斯對待被擊敗的亞馬孫女戰士的寬容等場面。 然而以弗所的廟宇的長度僅只有425英呎,約為羅馬聖彼得廟的三分之二。 在其它方面,它就更不如那一現代建築技術的崇高產品了。 一個基督教的十字架的外展的兩臂便需要比橢圓形的異教神廟更大的寬度才能容下;即使向古代最大膽的藝術家建議,讓他在空中修建一個和萬神殿一樣規模、一樣大小的拱頂,他也必會給驚獃了。 不管怎樣,狄安娜廟卻一直被人們視為人間奇蹟而加以讚美。 波斯、馬其頓以及羅馬等等一代一代帝國都莫不視之為神聖並儘力增加它的光采。 但波羅的海的無知的野蠻人卻完全沒有欣賞優美藝術的情趣,他們厭惡一種外國迷信帶來的精神上的恐懼。 另一個和這幾次的入侵有關的情況,也許很值得我們注意,但只是我們完全有理由懷疑,那可能只是一位近代學者的幻想。 他告訴我們,在哥特人洗劫雅典城的時候,他們已把所有的圖書都集中起來,要不是他們的一個比他的弟兄們更懂得策略的首領,用幾句頗有深意的話打消了他們原來的計劃,他們定會一把火把希臘的全部學問從此給消滅盡淨了,他說,讓希臘人去迷戀他們的書本吧,這樣他們就會無心學習武功了。 這位明智的首領(如果這件事真的可信的話)完全採用了無知的野蠻人的邏輯。 差不多在這同一時期,在一些更為文明、更為強大的民族中,各種各樣的天才都曾顯露頭角;而科學的時代一般總同時是軍事進步和軍功顯赫的時代。 波斯人對亞美尼亞的進犯和瓦勒良的被俘 Ⅳ.波斯的新的君主阿爾塔薛西斯和他的兒子沙普爾(我們前面已經說過)已打敗阿爾薩息家族而取得勝利。 在那個古老家族的眾多親王中,僅只有亞美尼亞的皇帝科斯洛埃斯保住了他的性命和獨立。 他依靠自己的較強大的國力、依靠不斷利用敵方的逃兵和不滿分子、依靠和羅馬人的聯盟,以及最重要的,依靠他自己的勇氣保衛了自己。 在三十年戰爭中的長勝將軍,最後被波斯國王沙普爾派遣的間諜刺殺。 亞美尼亞的愛國的,力圖維護皇室的自由和尊嚴的官員,代表皇帝合法的繼承人提裡達特斯向羅馬請求保護。 但科斯洛埃斯的兒子還是一個嬰兒,盟軍又遠在外地,而波斯的國工卻親自帶頭率領着一支強大無比的軍隊向邊疆開來了。 他的國家的未來希望,年幼的提裡達特斯被一個忠心的僕人救出,亞美尼亞在27年多的時間裡一直委屈着作了大波斯王國的一個省份。 由於一戰而勝而趾高氣揚,更儘量利用羅馬人的種種災難或墮落,沙普爾迫使卡雷和尼西比斯的強大守軍投降,隨即把毀滅性的災難和恐怖帶到了幼發拉底河兩側的大片地區。 一條重要邊界的喪失、一個忠心的自然形成的盟國的被毀,以及沙普爾的龐大野心的接連勝利,使羅馬人不能不深刻感到羞辱和危急。 瓦勒良自我安慰說,他的將領的森嚴的戒備完全足以保證萊茵河和多瑙河地區的安全;但他卻仍然決定,不顧自己年事已高,親臨前線,保衛幼發拉底河一綫。 在他穿過小亞細亞的時候,哥特人的海軍行動暫時終止,有關省份暫時獲得一種完全不可持的平靜。 他渡過了幼發拉底河,在埃德薩的城根附近和波斯國王相遇,一戰而敗,並作了沙普爾的俘虜。 這一重大事件的細節史料全都含糊不全;然而,借助于現有的一點微弱的光線,我們仍可以發現在羅馬皇帝方面實在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冒失行為、錯誤和罪有應得的不幸。 他把一切都交託給了他的禁衛軍衛隊長馬克利安努斯。 這個下流的大臣使得他的主子只是在他的被壓迫的臣民面前威風凜凜,而在羅馬的敵人的眼裡卻顯得可鄙已極。 由於他的軟弱的或居心叵測的建議,皇家軍隊被陷入一種勇氣和軍事技巧都無所用其技的境地。 羅馬人幾次企圖衝破波斯防線的強大努力都在遭受重創的情況下被擊退;而沙普爾,以遠遠超過對方的兵力包圍住羅馬軍營,完全不慌不忙,靜等着日益猖獗的饑餓和瘟疫來為他贏得勝利。 羅馬軍團內的放縱的抱怨聲很快變成了對瓦勒裡安的控訴,認為瓦勒良是他們的一切災難的根源;他們發出叛亂的呼聲,要求立即投降。 第4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羅馬帝國興亡史》
第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