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索隱》認為是衍文。 (2):音hu□,悔。 (3)絀:通「黜」,廢止,廢棄。 (4)《湯誥》:古文《尚書》有此篇,內容與此處所引不盡相同。 (5)群後:指各諸侯國的國君。 「後」,君主。 (6)勤:盡力、努力。 (7)四瀆:指江、河、濟、淮四條大河。 「瀆」,大河。 (8)降播:指教給人民播種。 「降」,賜。 (9)三公:指禹、皋陶、後稷。 十予:給與,授與。 這裡指賜福,保佑。 (11)有狀:指有這樣的事例。 (12)不道:無道。 (13)之:到……去。 在國:指各諸侯所在的國家。 (14)《鹹有一德》:古文《尚書》有此篇,言作於伊尹歸政於太甲之後,與此處言作於湯時不合。 (15)《明居》:已亡佚。 《集解》引馬融說,內容是講居民之法的。 湯乃改正朔(1),易服色(2),上白(3),朝會以晝(4)。 (1)改正(zh□ng,征)朔:改變曆法。 「正」,每年的一月。 「朔」,每月的第一天。 「正朔」即新年的第一天。 古時改朝換代,新王朝為表示自己「應天承運」,要重定正朔,即改變歲首月份。 夏歷建寅(正月為寅月),殷歷改建丑(正月為丑月)。 (2)易服色:改變車馬、祭祀用的牲畜、服飾等的顏色。 每個王朝都崇尚一種顏色,新王朝建立要改變顏色,是表示制勝舊王朝。 夏尚黑,商尚白。 (3)上:同「尚」,崇尚。 (4)朝會以晝:在白天舉行朝會。 諸侯拜見天子為「朝」,天子接見諸侯為「會」。 湯崩(1),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 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為帝中壬。 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太甲,成湯適長孫也(2),是為帝太甲。 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作《肆命》,作《徂後》(3)。 (1)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作「崩」。 (2)適(di,敵):通「嫡」。 (3)《伊訓》:古文《尚書》有此篇。 《肆命》、《徂後》:《尚書》篇名,皆亡佚。 《集解》據鄭玄說,《肆命》是講如何施行政教的,《徂後》是講湯之法度的。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1)。 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2),以朝諸侯(3)。 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4),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帝太甲修德,諸侯鹹歸殷,百姓以寧。 伊尹嘉之(5),乃用《太甲訓》三篇(6),褒帝太甲,稱太宗。 太宗崩,子沃丁立。 帝沃丁之時,伊尹卒。 既葬伊尹於亳,咎單遂訓伊尹事(7),作《沃丁》(8)。 (1)放:流放。 桐宮:商之離宮,在今河南省偃師縣西南。 (2)攝:代理。 當國:掌管國家政權。 (3)朝諸侯:使諸侯來朝,即接見諸侯。 (4)反:同「返」,歸向。 (5)嘉:嘉許,讚美。 (6)《太甲訓》:古文《尚書》有《太甲》上、中、下三篇。 (7)訓:順,這裡有根據、按照的意思。 (8)《沃丁》:已亡佚。 沃丁崩,弟太庚立,是為帝太庚。 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 帝小甲崩,弟雍已立,是為帝雍已。 殷道衰,諸侯或不至(1)。 帝雍已崩,弟太戊立,是為帝太戊。 帝太戊立伊陟為相。 亳有祥桑穀共生於朝(2),一暮大拱(3)。 帝太戊懼,問伊陟。 伊陟曰:「臣聞妖不勝德,帝之政其有闕與(4)?帝其修德」。 太戊從之,而祥桑枯死而去。 伊陟贊言於巫咸。 巫咸治王家有成(5),作《鹹艾》,作《太戊》(6)。 帝太戊贊伊陟於廟,言弗臣(7),伊陟讓,作《原命》(8)。 殷復興,諸侯歸之,故稱中宗。 (1)或:有的,有些。 (2)祥:本指吉凶的徵兆。 這裡指凶兆。 :楮(ch□,儲)樹,也叫構樹,一種落葉喬木。 (3)拱:兩手合圍,表示樹的粗細。 (4)闕:同「缺」,缺點、過失。 (5)王家:指朝廷、國家。 (6)《鹹艾(yi,義)》、《太戊》:今皆亡佚。 《鹹艾》又作《鹹乂(yi,義)》。 「艾」是治理的意思。 兩篇內容大約是記載和讚揚巫咸、太戊事跡的。 (7)弗臣:意思是不以臣下相待。 (8)《原命》:今亡佚。 《正義》認為「原」是再的意思,「原命」是說「伊陟讓,乃再為書命之」。 《尚書》偽《孔氏傳》說「原」是太戊的大臣名。 中宗崩,子帝中丁立。 帝中丁遷於隞,河亶甲居相。 祖乙遷於邢。 帝中丁崩,弟外壬立,是為帝外壬。 《仲丁》書闕不具(1)。 帝外壬崩,弟河亶甲立。 是為帝河亶甲。 河亶甲時,殷復衰。 (1)《仲丁》:今亡佚。 大概太史公聽說過這本書,在當時就已經亡佚了。 河亶甲崩,子帝祖乙立。 帝祖乙立,殷復興。 巫賢任職。 祖乙崩,子帝祖辛立。 帝祖辛崩,弟沃甲立,是為帝沃甲。 帝沃甲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是為帝祖丁。 帝祖丁崩,立弟沃甲之子南庚,是為帝南庚。 帝南庚崩,立帝祖丁之子陽甲,是為帝陽甲。 帝陽甲之時,殷衰。 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1),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2),於是諸侯莫朝。 (1)更:改。 (2)比:連續,接連。 帝陽甲崩,弟盤庚立,是為帝盤庚。 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乃五遷(1),無定處。 殷民咨胥皆怨(2),不欲徙。 盤庚乃告諭諸侯大臣曰:昔高後成湯與爾之先祖俱定天下(3),法則可修。 捨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湯之政,然後百姓由寧(4),殷道復興。 諸侯來朝,以其遵成湯之德也。 (1)五遷:指湯至盤庚前後五次遷都。 《正義》云:「湯自南亳遷西亳,仲丁遷隞,河亶甲居相,祖局居耿,盤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遷也。 」(2)咨:嗟歎。 胥皆:全都。 (3)高後:對成湯的敬稱。 (4)由:因而。 帝盤庚崩,弟小辛立,是為帝小辛。 帝小辛立,殷復衰。 百姓思盤庚,乃作《盤庚》三篇(1)。 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為帝小乙。 (1)《盤庚》:《尚書》有《盤庚》上、中、下三篇。 按《盤庚上》云:「盤庚五遷,將治亳殷。 民資胥怨,作《盤庚》三篇。 」與此處「百姓思盤庚,乃作《盤庚》三篇」之說不同。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 帝武丁即位,思復興殷,而未得其佐(1)。 三年不言,政事決定於塚宰,以觀國風(2)。 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說。 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 於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3),得說於傅險中。 是時說為胥靡(4),築於傅險。 見於武丁(5),武丁曰是也(6)。 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 故遂以傅險姓之(7),號曰傅說。 (1)佐:指輔佐的大臣。 (2)國風:國家的風尚、風氣。 (3)百工:這裡指百官。 營求:設法尋找。 營,謀求。 (4)胥靡:因犯法而服勞役的人。 (5)見:使拜見,這裡是被帶去拜見的意思。 (6)是也:就是這個人。 「也」是語氣詞。 (7)姓之:給他姓。 帝武丁祭成湯,明日,有飛雉登鼎耳而呴(1),武丁懼。 祖已曰:「王勿憂,先修政事。 」祖已乃訓王曰:「唯天監下典厥義(2),降年有永有不永(3),非天夭民(4),中絕其命。 民有不若德(5),不聽罪,無既附命正厥德(6),乃曰其奈何。 嗚呼!王嗣敬民(7),罔非天(8),繼常祀毋禮於棄道(9)。 」武丁修政行德,天下鹹歡,殷道復興。 (1)雉:野雞。 呴(gou,夠):同「雊」,野雞叫。 (2)監:監察。 典厥義:以厥義為典,以他們的道義作標準。 「典」,常則、標準。 (3)降年:上天賜給人的年歲、壽數。 永:長。 (4)夭民:使人的壽命夭折。 「夭」,夭折,短命。 (5)若:順從,遵循。 (6)附:附著,這裡是使……附著,有降下的意思。 正:使……正,即端正、糾正。 (7)嗣:繼承,繼位。 (8)罔:沒有什麼,沒有……的。 (9)棄道:當棄之道,即非恆常之道。 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 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為德,立其廟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訓》(1)。 (1)《高宗肜(rong,榮)日》:《尚書》有此篇,內容即祖己訓王事。 「肜」,祭之又祭叫「肜」。 清孫詒讓認為「肜」為「易」字之誤,「易日,猶言更日。 」《訓》:即《高宗之訓》,已亡佚,內容大約也是記祖己訓王事。 帝祖庚崩,弟祖甲立,是為帝甲。 帝甲淫亂,殷復衰。 帝甲崩,子帝廩辛立。 帝廩辛崩,弟庚丁立,是為帝庚丁。 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 殷復去亳,徙河北。 第2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