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玄鳥:燕子,因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所以稱為玄鳥。 玄,赤黑色。 (2)按:關於殷之始祖契的誕生,《詩經·商頌·玄鳥》也有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這是一個神話傳說,玄鳥可能是商部族的圖騰。 (3)百姓:指貴族。 在戰國以前只有貴族才有姓,因此,「百姓」是貴族的總稱。 (4)五品:即五倫,指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間的關係。 《孟子·滕文公上》:「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同「序」),朋友有信。 」一說: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品,品秩,等級。 訓:順。 (5)敬:謹慎、小心。 敷:設,施行。 五教,即五倫的教育。 (6)寬:寬厚。 一說:為緩義,指慢慢地進行。 (7)平:安定。 契卒,子昭明立。 昭明卒,子相土立。 相土卒,子昌若立。 昌若卒,子曹圉立。 曹圉卒,子冥立。 冥卒,子振立(1)。 振卒,子微立。 微卒,子報丁立。 報丁卒,子報乙立。 報乙卒,子報丙立。 報丙卒,子主壬立。 主壬卒,子主癸立。 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 (1)振:為「亥」之誤。 陳直《史記新證》云:「余考亥為冥子,《世本》作『核』,《史記》作『振』,『振』即『該』字傳寫之誤。 《古今人表》作『垓』,《天問》作『該』,惟殷墟甲骨文及《竹書》作王亥。 」 成湯(1),自契至湯八遷(2)。 湯始居亳,從先王居(3),作《帝誥》(4)。 (1)成湯:《會注考證》認為此二字為衍文。 (2)八遷:殷從契至湯共十四世,曾經八次遷都。 (3)先王:指殷的始祖帝嚳。 帝嚳曾經定都於亳,以後輾轉遷徙,到成湯時又回到亳。 從:跟從,追隨。 (4)《帝誥》:已亡佚。 《索引》引孔安國說,內容是向帝嚳報告已經遷回亳地的事。 湯征諸侯(1)。 葛伯不祀(2)。 湯始伐之(3)。 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4)。 」伊尹曰:「明哉!言能聽,道乃進。 尹國子民(5),為善者皆在王官(6)。 勉哉(7),勉哉!」湯曰:「汝不能敬命(8),予大罰殛之(9),無有攸赦十。 」作《湯征》。 (1)湯征諸侯:《集解》引孔安國說,湯「為夏方伯(一方諸侯之長),得專(獨擅)征伐」。 (2)葛伯:葛國的國君。 《孟子·滕文公下》:「湯居亳,與葛為鄰,葛伯放(放肆)而不祀。 」(3)湯始伐之:《孟子·滕文公下》:「湯始征,自葛載(開始)。 」《孟子》所引可能是《尚書》佚文,《梁惠王下》亦有「湯一征,自葛始」的記載。 (4)治:治理得好。 不:同「否」。 (5)君國:為國之君,意思是做國君,治理國家。 子民:以民為子,意思是撫育萬民。 (6)王官:天子之官,朝廷的官職。 (7)勉:努力。 (8)敬命:指敬順天命。 (9)罰殛(ji,極):誅罰,懲罰。 十攸:同「所」。 《湯征》:《尚書》篇名,已亡佚。 伊尹名阿衡。 阿衡欲奸湯而無由(1),乃為有莘氏媵臣(2),負鼎俎(3),以滋味說湯(4),致於王道(5)。 或曰,伊尹處士(6),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7)。 湯舉任以國政。 伊尹去湯適夏(8)。 既丑有夏(9),復歸於亳。 入自北門,遇女鳩、女房,作《女鳩》、《女房》十。 (1)奸(g□n,干):求,請求,這裡指求見。 由:道路,門徑。 (2)媵(ying,映)臣:古代貴族女子出嫁時陪嫁的人。 湯的妃子是有莘氏的女兒,所以,伊尹願作有莘氏陪嫁的男僕以便見湯。 (3)鼎俎:古代烹飪的器具。 鼎,用來煮東西的器具,多為圓形三足兩耳。 俎,切肉用的砧板。 (4)說(shui,稅):勸說。 (5)致:送達,這裡有進言的意思。 (6)處士:古代有德才而隱居不出來做官的人。 (7)素王:指遠古帝王。 一說指沒有「王」、「皇」等名號,而有王皇之實的德高望重的人,因無名號故稱素王。 九主:指三皇、五帝和大禹。 (8)適:到……去。 (9)丑:以為丑,憎惡。 有夏:就是夏,這裡的「有」沒有實際意義。 十《女鳩》、《女房》:已亡佚。 《集解》引孔安國說:「二篇言所以丑夏而還之意也。 」 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1):「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 」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2),左。 欲右(3),右。 不用命(4),乃入吾網。 」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 」 (1)祝:祝褥,褥告。 (2)左:這裡意思是向左。 (3)右:這裡意思是向右。 (4)用命:從命。 當是時,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1)。 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吾(2),遂伐桀。 湯曰:「格(3),女眾庶(4)!來,女悉聽朕言(5)!匪台小子敢行舉亂(6),有夏多罪,予維聞女眾言(7),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8)。 今夏多罪,天命殛之。 今女有眾(9),女曰『我君不恤我眾,捨我嗇事而割政』十。 女其曰(11)『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眾力,率奪夏國(12)。 有眾率怠不和(13),曰:『是日何時喪?予與女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 爾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罰(14),予其大理女(15)。 女毋不信,朕不食言(16)。 女不從誓言,予則帑僇女(17),無有攸赦。 」以告令師,作《湯誓》(18)。 於是湯曰「吾甚武」(19),號曰武王。 (1)昆吾氏:古部族名。 住地在今河南省濮陽西南,一說在許昌一帶。 (2)鉞(yue,月):古代兵器,類似大斧。 (3)格:來。 (4)女:同「汝」,你,你們。 下文「聞汝眾言」、「予與女皆亡」等句之「女」都同「汝」。 眾庶:眾人。 (5)朕:我。 (6)匪:同「非」。 台(yi,飴):我。 小子:湯自稱。 舉亂:作亂。 (7)維:通「雖」。 (8)正:通「征」。 (9)有眾:眾人。 這個「有」也沒有實際意義。 十嗇事:指稼穡之事。 「嗇」通「穡」,收割莊稼。 割:奪取。 政:通「征」。 一說「割」通「害」,「割政」即害民之政。 (11)其:或許。 (12)率:相率,都。 這裡指君臣一起。 一說「率」通「聿」,句中語氣詞。 (13)不和:指不與夏王合作。 「和」,和洽。 (14)尚:通「倘」,如果。 (15)理:通「賚」(lai,賴),賞賜。 (16)食言:說話不算數。 (17)帑僇:「帑」通「奴」,這裡指收為奴隸。 一說「帑」通「拏」,妻子兒女。 「僇」,通「戮」,殺戮。 (18)《湯誓》:《尚書》有此篇。 (19)武:勇武,能征善戰。 桀敗於有娀之虛(1),桀奔於鳴條(2),夏師敗績。 湯遂伐三(3),俘厥寶玉(4),義伯、仲伯作《典寶》(5)。 湯既勝夏,欲遷其社(6),不可,作《夏社》(7)。 伊尹報。 於是諸侯畢服,湯乃踐天子位(8),平定海內。 (1)虛:同「墟」,舊址。 (2)奔:奔逃。 (3)因為三(z□ng,宗)是忠於桀的一個諸侯國,所以湯才出兵討伐它。 (4)厥:其,他的,他們的。 (5)《典寶》:已亡佚。 《集解》引孔安國說:「二臣作《典寶》一篇,言國之常寶也。 」(6)遷:變置。 社:社神(即土神)。 相傳共工氏之子句龍能平水土,死後被尊為社神。 (7)《夏社》:已亡佚。 《集解》引孔安國說,是寫夏的社神不能變置的原因的。 (8)踐:踩、踏,引申為登臨。 湯歸至於泰卷陶(1),中作誥(2)。 既絀夏命(3),還亳,作《湯誥》(4):「維三月,王自至於東郊。 告諸侯群後(5):『毋不有功於民,勤力乃事(6)。 予乃大罰殛女,毋予怨。 』曰:『古禹、皋陶久勞於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 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7),萬民乃有居。 後稷降播(8),農殖百谷。 三公鹹有功於民(9),故後有立。 昔蚩尤與其大夫作亂百姓,帝乃弗予十,有狀(11)。 先王言不可不勉。 』曰:『不道(12),毋之在國(13),女毋我怨。 』」以令諸侯。 伊尹作《鹹有一德》(14),咎單作《明居》(15)。 第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