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高陽氏有富於才德的子孫八人,世人得到他們的好處,稱之為八愷,意思就是八個和善的人。 高辛氏有有才德的子孫八人,世人稱之為「八元」,意思就是八個善良的人。 這十六個家族的人,世世代代保持著他們先人的美德,沒有敗落他們先人的名聲。 到堯的時候,堯沒有舉用他們。 舜舉用了八愷的後代,讓他們掌管土地的官職,以處理各種事務,都辦得有條有理。 舜又舉用了八元的後代,讓他們向四方傳佈五教,使得做父親的有道義,做母親的慈愛,做兄長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謹,做兒子的孝順,家庭和睦,鄰里真誠。 從前帝鴻氏有個不成材的後代,掩蔽仁義,包庇殘賊,好行兇作惡,天下人稱他為渾沌。 意思是說他野蠻不開化。 少皞氏也有個不成材的後代,毀棄信義,厭惡忠直,喜歡邪惡的言語,天下人稱他為窮奇,意思是說他怪異無比。 顓頊氏有個不成材的後代,不可調教,不懂得好話壞話,天下人稱他為檮杌,意思是說他凶頑絕倫。 這三族,世人都害怕。 到堯的時候,堯沒有把他們除掉。 縉雲氏有個不成材的後代,貪於飲食,圖於財貨,天下人稱之為饕餮,意思是說他貪得無厭。 天下人憎恨他,反他與上面說的三凶並列在一起稱為四凶。 舜在四門接待四方賓客時,流放了這四個兇惡的家族,把他們趕到了邊遠地區,去抵禦害人的妖魔,從此開放了四門,大家都說沒有惡人了。 舜進入山林的時候,遇到暴風雷雨也不迷路誤事,堯於是才知道了憑著舜的才能是可以把天下傳授給他的。 堯年紀大了,讓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視。 舜被舉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堯讓他代行天子的政務。 代行政務八年,堯逝世了。 服喪三年完畢,舜讓位給丹朱,可是天下人都來歸服舜。 禹、皋陶(yao,姚)、契、後稷、伯夷、夔(kui,奎)、龍、倕、益、彭祖,從堯的時候就都得到舉用,卻一直沒有職務。 於是舜就到文祖廟,與四岳商計,開放四門,瞭解勾通四方的情況,他讓十二州牧討論稱帝應具備的功德,他們都說要辦有大德的事,疏遠巧言諂媚的小人,這樣,遠方的外族就都會歸服。 舜對四岳說:「有誰能奮發努力,建立功業,光大帝堯的事業,授給他官職輔佐我辦事呢?」四岳都說:「伯禹為司空,可以光大帝堯的事業。 」舜說:「嗯,好!禹,你去負責平治水土,一定要努力辦好啊!」禹跪地叩頭拜謝,謙讓給稷、契和皋陶。 舜說:「好了,去吧!」舜說:「棄,黎民正在挨餓受饑,你負責農業,去教他們播種百谷吧。 」舜說:「契,百官不相親愛,五倫不順,你擔任司徒,去謹慎地施行五倫教育,做好五倫教育,在於要寬厚。 」舜又說:「皋陶,蠻夷侵擾中原,搶劫殺人,在我們的境內外作亂,你擔任司法官,五刑要使用得當,根據罪行輕重,大罪在原野上執行,次罪在市、朝內執行,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師氏處理;五刑寬減為流放的,流放的遠近要有個規定,按罪行輕重分別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國都之外。 只有公正嚴明,才能使人信服。 」舜問:「那麼誰能管理我的各種工匠?」大家都說垂可以。 於是任命垂為共工,統領各種工匠。 舜又問:「誰能管理我山上澤中的草木鳥獸?」大家都說益行。 於是任命益為朕虞,主管山澤。 益下拜叩頭,推讓給朱虎、熊羆。 舜說:「去吧,你行。 」就讓朱虎、熊羆做他的助手。 舜說:「喂,四岳,有誰能替我主持天事、地事、人事三種祭祀?」大家都說伯夷可以。 舜說:「喂,伯夷,我任命你擔秩宗,主管祭祀,要早晚虔敬,要正直,要肅穆清潔。 」伯夷推讓給夔、龍,舜說:「那好,就任命夔為典樂,掌管音樂,教育貴族子弟,要正直而溫和,寬厚而嚴厲,剛正卻不暴虐,簡捷卻不傲慢;詩是表達內心情感的,歌是用延長音節來詠唱詩的,樂聲的高低要與歌的內容相配合,還要用標準的音律來使樂聲和諧。 八種樂器的聲音諧調一致,不要互相錯亂侵擾,這樣,就能通過音樂達到人與神相和的境界啦。 」夔說:「呣,我輕重有節地敲起石罄,各種禽獸都會跟著跳起舞來的。 」舜說:「龍,我非常憎惡那種誣陷他人的壞話和滅絕道義的行為,驚擾我的臣民,我任命你為綱言官,早晚傳達我的旨命,報告下情,一定要誠實。 」舜說:「喂,你們二十二個人,要謹守職責,時時輔佐我做好上天交付的治國大事。 」此後,每三年考核一次功績,經過三次考核,按照成績陞遷或貶黜,所以,不論遠處近處,各種事情都振興起來了。 又根據是否歸順,分解了三苗部族。 這二十二人個個成就功業:皋陶擔任大理,掌管刑法,斷案平正,人們都佩服他能按情據實斷理;伯夷主持禮儀,上上下下能都夠禮讓;垂擔任工師,主管百工,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益擔任虞,主管山澤,山林湖澤都得到開發;棄擔任稷,主管農業,百谷按季節茂盛成長;契擔任司徒,主管教化,百官都親善和睦;龍主管接待賓客,遠方的諸侯都來朝貢;舜所置十二州牧做事,禹所定九州內的民眾沒有誰違抗。 其中禹的功勞最大,開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處湖澤,疏浚了九條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應繳納的貢物前來進貢,沒有不恰當的。 縱橫五千里的領域,都受到安撫,直到離京師最遠的邊荒地區。 那時,南方安撫到交阯、北發,西方安撫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安撫到山戎、發、息慎,東方安撫到長、鳥夷,四海之內,共同稱頌帝舜的功德。 於是禹創製《九招》樂曲歌頌舜的功德,招來了祥瑞之物,鳳凰也飛來,隨樂聲盤旋起舞。 天下清明的德政都從虞之物,鳳凰也飛來,隨樂聲盤旋起舞。 天下清明的德政都從虞舜帝開始。 舜二十歲時因為孝順而聞名,三十歲時被堯舉用,五十歲時代理天子政務,五十八歲時堯逝世,六十一歲時接替堯登臨天子之位。 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視,在南方蒼梧的郊野逝世。 葬埋在長江南岸的九嶷山,這就是零陵。 舜登臨帝位之後,乘著有天子旗幟的車子去給父親瞽叟請安,和悅恭敬,遵循為子之孝道。 又把弟弟象封在有鼻為諸侯。 舜的兒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薦給上帝。 十七年後舜逝世。 服喪三年完畢,禹也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就跟舜讓給堯的兒子時的情形一樣。 諸侯歸服禹,這樣,禹就登臨了天子之位。 堯的兒子丹朱,舜的兒子商均分別在唐和虞得到封地,來奉祀祖先。 禹還讓他們穿自己家族的服飾,用自己家族的禮樂儀式。 他們以客人的身份拜見天子,天子也不把他們當臣下對待,以表示不敢專擅帝位。 從黃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國號,為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業。 所以,黃帝號為有熊,帝顓頊號為高陽,帝嚳號為高辛,帝堯號為陶唐,帝舜號為有虞。 帝禹號為夏後,而另分出氏,姓姒氏。 契為商始祖,姓子氏。 棄為周始祖,姓姬氏。 太史公說:學者們很多人都稱述五帝,五帝的年代已經很久遠了。 《尚書》只記載著堯以來的史實;而各家敘說黃帝,文字粗疏而不典範,士大夫們也很難說得清楚。 孔子傳下來的《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讀書人有的也不傳習。 我曾經往西到過空桐,往北路過涿鹿,往東到過大海,往南渡過長江、淮水,所到過的地方,那裡的老前輩們都往往談到他們各自所聽說的黃帝、堯、舜的事跡,風俗教化都有不同,總起來說,我認為那些與古文經籍記載相符的說法,接近正確。 我研讀了《春秋》、《國語》,它們對《五帝德》、《帝系姓》的闡發都很明瞭,只是人們不曾深入考求,其實它們的記述都不是虛妄之說。 《尚書》殘缺已經有好長時間了,但散軼的記載卻常常可以從其他書中找到。 如果不是好學深思,真正在心裡領會了它們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學識淺薄,見聞不廣的人說明白,肯定是困難的。 我把這些材料加以評議編次,選擇了那些言辭特別雅正的,著錄下來,寫成這篇本紀,列於全書的開頭。 【原文】【註解】 黃帝者,少典之子(1),姓公孫(2),名曰軒轅。 生而神靈(3),弱而能言(4),幼而徇齊(5),長而敦敏(6),成而聰明(7)。 第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