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有諸友拜訪,叔寶接待敘話。 就收拾那羅公的薦書,自己開過腳色手本,戎服打扮,往來總管帥府投書。 這來總管,是江都人氏;原是世蔭,因平陳有功,封黃縣公,開府儀同三司、山東大行台,兼齊州總管。 是日正放炮開門,升帳坐下。 叔寶遂投文人進帥府。 來公看了羅公薦書,又看了秦瓊的手本,叫秦瓊上來。 叔寶答應:「有。 」 這一聲答應,似牙縫裡迸出春雷,舌尖上跳起霹靂。 來公抬頭一看:秦瓊跪在月台上,身高八尺,兩根金裝鐧懸于腕下,身材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道眉黑如刷漆,是一個好漢子。 來公甚喜,叫:「秦瓊,你在羅爺標下,是個列名旗牌;我衙門中官將,卻是論功行賞,法不可私親。 權補你做個實受的旗牌,日後有功,再行升賞。 」 秦瓊叩首道:「蒙老爺收錄于帳下,感知遇大思不淺。 」 來公吩咐中軍,給付秦瓊本衙門旗牌官的服色,點鼓閉門。 叔寶回家,取禮物饋送中軍,遍拜同僚。 叔寶管二十五名軍漢,都來叩見。 叔寶卻是有作用的人,將幽州帶回來的千金囊橐,改換門閭,在行台府中,做了旗牌三個月。 是日隆冬天氣,叔寶在帥府,伺候本官堂事已完。 來公叫秦瓊不要出去,去到後堂伺候。 秦瓊隨至後堂跪下。 來公道:「你在我標下,為官三月,並不曾重用。 來年正月十五,長安越公楊爺,六旬壽誕。 我已差官往江南,織造一品服色,昨日方回,欲差官賚禮前去,天下荒亂,盜賊生發,恐中途疏虞。 你卻有兼人之勇,可當此任麼?」 叔寶叩首道:「老爺養軍千日,用在一時,既蒙老爺差遣,秦瓊不敢辭勞。 」 來爺吩咐家將,開宅門傳禮出來。 卷箱封鎖,另取兩個大紅皮包。 公座上有發單,開卷箱照單檢點,付秦瓊入包。 計開:圈金一品服五色、玲瓏白玉一圍、光白玉帶一圍、明珠八顆、玉玩十件、馬蹄金一千兩、壽圖一軸、壽表一道。 說話那越公楊素的壽誕,外京藩鎮官將就謙卑,不過官銜禮單,怎麼用個壽表?他也不是上位文皇帝之弟,乃突厥可汗一種,在隋有戰功,賜禦姓為楊。 他出為大將,曾平江南,入為丞相,官居仆射,寵冠百僚,權傾中外。 文帝與他言聽計從。 因他廢了太子,囚了蜀王,在朝文武,在外藩鎮,半出他門。 以此天下官員,以王侯尊之,差官賚禮,俱用壽表。 羅公賞秦瓊馬牌令箭,並安家盤費銀兩,傳令中軍官:營中發馬三匹,兩匹背馬弓嗎,一匹差官坐馬。 因叔寶虎軀大,折一匹草料銀兩,又選二名健步背包。 叔寶命健步背包,歸家燒腳紙起身,進內拜辭老母。 老夫人見秦瓊行色匆匆,跪于膝下,就眼中落下淚來道:「我兒,我殘年暮景,喜的是相逢,怕的是離別。 在外三年,歸家不久,目下又要遠行,莫似當年使老身倚門而望。 」 秦瓊道:「兒今非昔比,奉本官馬牌,馳驛往還,來年正月十五,賚過壽禮,只在二月初旬,準拜膝下。 」 吩咐張氏晨昏定省。 張氏道:「不必吩咐。 」 叔寶令健步背包,上了黃驃馬長行。 離了山東,過河南,進潼關渭南三縣,到華州華陰縣少華山地方,遠望一山,勢甚險惡,吩咐兩名健步:「緩行,待我自己當先。 」 那二人道:「秦爺正欲趕路,怎麼傳叫緩將下來?」 叔寶道:「你二人不知,此間山勢險惡,恐有歹人潛藏,待我自己當先。 」 二人見說,就不敢往先,讓叔寶領紫絲繮縱黃驟馬。 三個人膊馬相捱,攢出谷口。 只見前面簇擁着一儔英俊,貌若靈官,橫刀躍馬,攔住去路,叫:「留下買路錢來!」這個就見得秦叔寶勇者不懼,見了許多嘍囉,付之一笑道:「離鄉三步遠,別是一家風。 在山東河南,綠林響馬,問我姓名,皆抱頭鼠竄,今日進了關中地方,盜賊反來問我討買路錢?我如今不要通名道姓,恐嚇走了這個強人。 」 叔寶把雙鐧縱馬,照此人頂梁門打將下來,此人舉金背刀招架,雙鐧打在刀背上,火星亂爆,放開坐下馬,殺個一團。 刀來鐧架,鐧去刀迎,約鬥有三十餘合,不分勝敗。 原來山中還有兩個豪傑。 倒有一個與叔寶通家,就是王伯當,因別了李玄邃,打此山經過,也因遇了寨主,戰他不過,知是豪傑,留他入寨。 那攔住叔寶討常例的,叫做齊國遠,上邊陪王伯當飲酒的,叫做李如珪。 飲酒之間,嘍囉傳報上聚禮廳來:「二位爺,齊爺巡山,通公門官將,討常例,不料那人不服,就殺將起來,三四十回合,不分勝敗。 小的們旁觀,見齊爺刀法散亂,敵不過此人,請二位爺早早策應。 」 這班英雄義氣相尚的,齊國遠不能取勝他人,忙叫手下看馬,取了器械,下山關來,遙見平地人賭鬥。 伯當在馬上看那下面交戰的,好像秦叔寶模樣,相厚的朋友,恐怕損傷,半山中高叫道:「齊國遠不要動手了!」此山路高,下來還有十餘里,怎麼叫得應?況空谷傳聲,山鳴水應,此時齊國遠正鬥,也不知叫誰,見塵頭起處,二騎馬簌的一響,已到平地。 伯當道:「果然是叔寶兄!」二人都丟兵器,解鞍下馬,上前陪罪。 伯當要邀歸山寨,叔寶此時,恐驚壞了兩名背包健步,忙叫近前道:「你們不要着忙,不是外人,乃相知朋友,相聚在此。 」 兩個健步,方纔放心。 第4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隋唐演義》
第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