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道:「夫人,主上多疑,更有奸人造謗,要盡殺姓李的人,在此一刻,如在虎穴龍潭,今幸得請,死還歸故鄉死。 你不曉得李渾麼,他全家要望回去是登天了!」竇夫人默默無言,自行準備行李。 李淵一面辭了同僚親故,一面辭了朝,自與竇夫人、一個十六歲千金小姐,坐了軟輿;族弟道宗與長子建成騎了馬,隨從了四十餘個彪形虎體的家丁,都是關西大漢,弓上弦,刀出鞘,簇擁了出離長安。 迴首長安日遠,驚心客路雲橫。 渺渺塵隨征騎,飄飄風弄行旌。 此時中秋天氣,唐公趁晴霽出門得早;送的也不多,止有幾個相知郊餞。 唐公也不敢道及國家之事,略致感謝之意,作別起程。 人輕馬快,一走早已離京二十餘里,人煙稀少。 忽見前面陡起一崗,簇着黑叢叢許多樹木,頗是險惡:高崗連野起,古木帶雲陰。 紅綉天孫錦,黃飄佛國金。 林深鳥自樂,風緊葉常吟。 蕭瑟生秋意,徵人恐不禁。 這地名叫做植樹崗。 唐公夫婦坐著轎,行得緩,三四十家丁慢帶馬,前後左右,不敢輕離。 只有道宗與建成趕着幾個前站家丁,先行有一二里多路。 建成是紫舍冠紅錦袍,道宗是綠扎巾,面前綉着一朵大牡丹花玄囗袍,肩上纏有一條大剝古龍金鶻兔帶,粉底皂靴。 向前走一個落山健,趕入林子裡來。 若是沒有這兩個先來,唐公家眷一齊進到林子內,一來不曾準備,二來一邊要顧行李,一邊要顧家眷,也不能兩全,少不得也中宇文述之計;喜是這幾個先來,打着馬兒正走。 這邊宇文述差遣扮作響馬的人,夤夜出京,等了半日,遠遠望見一行人人林:一個蟒衣,是個官員模樣;一個小哥兒,也是公子模樣,斷然道是唐公家眷。 發一聲喊,搶將出來;都是白布盤頭,粉墨涂臉,人強馬壯,持着長槍大刀,口裡亂嗆喝道:「無須兒拿賣路錢來!」建成此時見了,吃了一嚇,踢轉馬便跑。 道宗雖然吃了一驚,還膽大,便罵道:「這廝吃了大蟲心獅子膽來哩,是罐子也有兩個耳朵,不知道西酒家是隴西李府裡,來阻截道路麼?」 說罷,拔山腰刀便砍,這幾個家丁是短刀相幫。 這邊建成嚇得拖了鞍鞽,憑着這馬倒跑回來,見了唐公轎子,忙道:「不好了,不好了!前面強盜,把叔爺圍在林子裡面了!」喜的是翻身離虎穴,誰知失足在龍潭!唐公聽了道:「怎輦轂之下,也有強盜?」 使跳下轎來吩咐道:「家丁了得的,分一半去接應;一半可護着家眷車輛,退到後面有人煙處住紮。 」 自己除去忠靖冠,換了扎巾,脫去行衣,換了一件箭袖的囗襖;左插弓,右帶箭,手中題一枝畫桿方天戟,騎了白龍馬,帶領二十餘個家丁,也趕進林子裡來。 早望見四五十強人,都執器械,圍住着道宗。 道宗與家丁們,都拿的是短刀,甚是抵敵不住。 唐公欲待放箭,又恐怕傷了自己的人,便縱一縱馬,趕上前來,大喝一聲道:「何處強人,不知死活,敢來攔截我官員過往麼?」 這一喝,這幹強盜也吃了一驚,一閃向兩下一分。 被唐公帶領家丁,直衝了進來,與道宗合在一處。 這些強人,看有後兵接應,初時也覺驚心;及至來不過二十餘人,遂欺他人少;況且來時,原是要害唐公,怎見了唐公反行退去?仍舊拈槍弄棒的,團團圍將攏來,把唐公並家丁圍在核心。 正是:九里山前列陣圖,征塵蕩漾日模糊。 項王有力能扛鼎,得脫烏江厄也無?不知唐公也能掙得出這重圍麼,且聽下回分解。 第五回 秦叔寶途次救唐公 竇夫人寺中生世子詞曰:天地無心,男兒有意,壯懷欲補乾坤缺。 鷹鶴何事奮雲霄?駕鳳垂翅荊棒裡。 情脈脈,恨悠悠,發雙指。 熱心肯為艱危止,微軀拼為他人死。 橫屍何借咸陽市,解紛豈博世間名?不平聊雪胸中事,憤方休,氣方消,心方已!調寄「千秋歲引」天地間死生利害,莫非天數。 只是天有理而無形,電雷之怒,也有一時來不及的,不得不借一個補天的手段,代天濟弱扶危。 唐公初時,也只道是尋常盜寇,見他到來,自然驚散。 不料這些都是宇文述遣的東宮衛士,都是挑選來的精勇。 且尋常盜賊,不得手便可漫散,這干人遵了宇文述吩咐,不殺得唐公並他家眷,怎麼回話?所以都拚命來殺。 況是他的人,比唐公家丁多了一倍,一個圈把唐公與家丁圈在裏邊,直殺得:四野愁雲(雲愛)(雲逮),滿空冷霧飄揚。 撲通通鼓炮驅雷,明晃晃槍刀簇浪。 將對將,如天神地鬼爭功;馬邀馬,似海獸山彪奪食。 騎着的紫叱撥、五花驄、銀獬豸、火龍駒、綠騅驄、流金囗、照夜白、玉囗(馬余)、滿梢馬、的盧馬,區區是如龍驕騎,飛兔神駒。 白色的浪滾萬朵梨花,赤色的霞卷千圍杏蕊;青色的曉霧連山,黃色的浮雲門日。 舞着的松紋刀、桑門劍、火尖槍、方天戟、五明鏟、宣花斧、釒參金錘。 必彥撾、流金鎲、倒馬毒,件件是凌霜利刃,賽雪新鋒。 飄飄絮舞,萬點槍刀,滾滾楊花,一團刀影。 虹飛電閃,劍戟橫空;月轉星奔,戈矛耀目。 何殊海覆天翻,成個你贏我負。 戰夠一個時辰,日已沉西。 唐公一心唸著家眷,要殺出圍來。 殺到東,這幹強盜便捲到東來;戰到西,這幹強盜便擁到西了。 雖不被傷,卻也不得脫身。 留下家丁,又以家眷為重,不敢輕易來接應。 這唐公早已在危急的時候了。 第1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隋唐演義》
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