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未刻:相當於現在下午一時至三時。 (57)蹩躠(bié—xiè別泄):走路一瘸一拐。 (58)羅:綾羅,指「魚腹綾」。 (59)此物:指白駭。 (60)卯、午、酉三時:指早晨、中午、晚上。 卯時,指上午五時至七時。 午時,指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 酉,指下午五時至七時。 (61)杜甫夢李白詩:李白晚年遭到流放,杜甫寫成《夢李白二首》表示對李白不幸遭遇的深切懷念。 第一首云:“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人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62)一時許:一個時辰左右。 王者 湖南巡撫某公,遣州佐押解餉金六十方赴京(1).途中被雨,日暮愆程(2) ,無所投宿,遠見古剎,因詣棲止(3).天明,視所解金,蕩然無存。 眾駭怪,莫可取咎(4).回白撫公,公以為妄,將置之法。 及詰眾役,並無異詞。 公責今仍反故處,緝察端緒(5).至廟前,見一瞽者,形貌奇異,自榜云:「能細心事。 」因求卜筮(6).瞽曰:「是為失金者。 」州佐曰:「然」。 因訴前苦。 瞽者便索肩輿(7) ,雲,「但從我去,當自知。 」遂如其言,宮役皆從之。 瞽曰:「東。 」東之。 瞽曰:「北。 」北之。 凡五日,入深山,忽睹城郭,居人輻輳(8).入城,走移時,瞽曰:「止。 」因下輿,以手南指:「見有高門西向,可款關自問之。 」 拱手自去。 州佐如其教,果見高門,漸入之。 一人出,衣冠漢制(9) ,不言姓名。 州佐述所自來。 共人云:「請留數日,當與君謁當事者。 」遂導去,令獨居一所,給以食飲。 暇時閒步,至第後,見一園亭,入涉之。 老松翳日(10),細草如氈(11).數轉廊榭,又一高亭,歷階而入,見壁上掛人皮數張,五官俱備(12),腥氣流熏。 不覺毛骨森豎,疾退歸舍。 自分留鞹異域(13),已無生望,因念進退一死,亦姑聽之。 明日,衣冠者召之去,曰:「今日可見矣。 」 州佐唯唯。 衣冠者乘怒馬甚駛(14),州佐步馳從之,俄,至一轅門(15),儼如制府衙署(16),皂衣人羅列左右,規模凜肅。 衣冠者下馬,導入。 又一重門。 見有王者,珠冠綉紱(17),南面坐。 州佐趨上,伏謁。 王者問:「汝湖南解官耶?」州佐諾。 王者曰:「銀俱在此。 是區區者(18),汝撫軍即慨然見贈,未為不可。 」州佐泣訴:「限期已滿,歸必就刑,稟白何所申證(19)?」 王者曰:「此即不難。 」遂付以巨函云:「以此復之,可保無恙。 」又遣力土送之。 州佐懾息(20),不敢辨,受函而返。 山川道路,悉非來時所經。 既出山,送者乃去。 數日,抵長沙,敬白撫公。 公益妄之,怒不容辨,命左右者飛索以絹(21).州佐解樓出函,公拆視未竟,面如灰上。 命釋其縛,但云:「銀亦細事,汝姑出。 」於是急檄屬官(22),設法補解訖。 數日,公疾,尋卒。 先是,公與愛姬共寢,既醒,而姬發盡失。 闔署驚怪,莫測其由。 蓋函中即其發也(23). 外有書云:“汝自起家守令(24),位極人臣(25). 賕賂貪婪,不可悉數。 前銀六十萬,業已驗收在庫。 當自發貪囊,補充舊額。 解官無罪,不得加譴責。 前取姬發,略示微警。 如復不遵教令(26),旦晚取汝首領。 姬發附還,以作明信。 “公卒後,家人始傳其書。 後屬員遣人尋共處,則皆重岩絶壑,更無徑路矣。 異史氏曰:「紅線金合,以做貪婪(27),良亦快異。 然桃源仙人(28),不事劫掠;即劍客所集(29),烏得有城郭衙署哉?嗚呼!是何神歟?苟得其地,恐天下之赴愬者無已時矣(30). 」 【註釋】 (1) 州佐:輔佐州郡長官的副職。 清代知州以下的州同、州判之類的官員泛稱「州佐」。 餉金,據山東省博物館抄本,原作「餉」。 (2) 愆程:耽誤了行程。 愆,失誤。 (3) 詣: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作「指」。 (4) 莫可取咎,無人可以加罪,指找不到失金的原因。 咎,罪責。 (5) 端緒:頭緒;原因。 (6) 求卜籃:占卦問吉凶。 古時占卜,用龜甲叫「卜」,用蓍草叫「筮」,合稱「卜筮」。 (7) 肩輿:晉六朝盜行的用人力扛抬的代步工具。 其製為二長竿,中設軟椅以坐人。 後加覆蓋物,則為轎子。 (8) 輻輳:車輪的輻條集聚于軸心;比喻密集。 (9) 衣冠漢制,衣帽款式都是漢族的體制。 指不同於當時的滿族服裝。 「漢制」,據山東省博物館抄本,原作「漢」。 (10)翳(y ì異):遮蔽。 (11)細草,據山東省博物館抄本,原作「細柳」。 (12)五官,人身五宮。 《荀子。 天論》以耳、目、口、鼻、形為五官。 (13)留鞹(kuò廓)異域:意謂死在他鄉。 鞹,去毛的皮革;此指人皮。 (14)怒馬:壯馬。 怒,形容氣勢強盛。 駛:迅速。 (15)轅門:古代帝王巡狩,止宿郊野時,用車子作為屏藩,出入處用兩車的車轅相向交接為門,叫「轅門」。 後也指領兵將帥的營門或督撫等官府的外門。 (16)制府:指總督府。 明清時,總督別稱制軍或制台。 (17)綉紱(f ú符):刺繡的禮服。 紱,同黼,帝王的章服。 (18)是區區者:這微少之物。 (19)申證:申述驗證。 (20)懾息:害怕得不敢喘氣。 (21)飛索以……(t à踏):立即以繩索捆縛。 ……,捆綁。 (22)急檄:猶急令。 檄,檄文,古代官府用於徵召、曉諭或申討的文書;若有急事,則插上羽毛,稱為「羽檄」。 (23)其發:據山東省博物館抄本,原作「有發」。 (24)起家守令:出身于郡守、縣今。 (25)位極人臣:居于最高官位。 第1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聊齋誌異 下》
第1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