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縲(l éi 雷)系:囚禁。 狼藉之:把他們折磨得不成樣子。 狼藉,折磨、作踐。 (18)內鼓吹:喻拷打犯人的聲響。 鼓吹,擊鼓奏樂。 後蜀李匡遠為鹽亭令,一天不對犯人施刑,就心中不樂。 聞答撻之聲,曰:「此我一部肉鼓吹。 」 見《外史檮杌》。 (19)喧闐旁午:哄閙。 喧闐,哄閙聲。 旁午,交錯,紛繁。 語見《漢書。 霍光傳》顏師古注,「一縱一橫為旁午,猶言交橫也。 」 (20)嚬蹙:皺眉蹙容!謂裝出一副憂心的樣子。 (21)雲板三敲:此指打點退堂。 雲板,報時報事之器,俗謂之「點」。 板形刻作雲朵狀,故名。 舊時官署或權貴之家皆擊雲板作為報事的信號。 (22)難決之詞:難以判斷的官司。 詞,詞訟,訴訟。 (23)禍桑樹以烹老龜:比喻胡亂判案,濫施刑罰使眾多無辜者牽累受害。 傳說三國時,吳國永康有人入山捉到一隻大龜,以船載歸,要獻給吳王孫權,夜間系舟于大桑樹。 舟人聽見大龜說:我既被捉,將被烹煮,但是燒盡南山之柴,也煮我不爛。 桑樹說:諸葛恪見識廣博,假使用我們桑樹去燒你,你怎麼辦呢?孫權得龜,焚柴百車,龜依然如故。 諸葛恪獻策,砍桑樹燒煮,果然把龜煮爛。 出自《異苑》,見《太平廣記》卷四六八《永康人》。 這裡以桑樹與老龜比喻訴訟的兩造。 (24)機關:計謀或計策。 此指弄清案情的線索和辦法。 (25)宰民社者:理民的地方官。 民社,人民與社稷。 (26)世有卻,世代不和睦。 卻,通「隙」,嫌隙。 (27)猜:猜疑;不信任。 (28)大言:說大話。 (29)大商,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大高」。 (30)顛越:隕墜。 眢(yuān 淵)井:無水的井;枯井。 (31)對勘:查對核實。 (32)擊喙(huì會):掌嘴,打嘴巴。 (33)死囚具:為死刑囚犯所用的刑具。 (34)有婦人抱狀:有個婦人抱持狀紙,親詣公堂。 按清制,婦女不宜出入公門,有訴訟之事,得委派親屬或僕人代替。 此婦女抱狀自至,甚為蹊蹺。 (35)招報:公開判決。 招,揭示其罪。 報,斷獄,判決。 (36)械折(shé舌)股:夾斷你的腿。 械,刑具,此指夾棍之類的刑械。 (37)稟示,持官牌傳令。 票,舊時稱官牌為「票」,見《正字通》。 (38)簽:舊時官吏審案時,公案上置簽筒,用刑時就拔簽擲地,衙役則憑簽施刑。 (39)既下: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即下」。 (40)「異史氏曰」一段:據二十四卷抄本訃,底本闕。 (41)我夫子:指費禕祉。 夫子,舊時對老師的專稱。 (42)松:蒲松齡自稱。 弱冠:古時男子二十歲成人,初加冠,因體弱未壯,故你「弱冠」;後來也以稱一般少年。 (43)器許:器重和讚許。 (44)競以不舞之鶴為羊公辱:意謂自己無能,辜負了賞識者的厚望。 《世說新語。 排調》:“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 客試使驅來,氃氋而 不肯舞。 “蒲松齡以自己科學受挫,有負責禕祉的器許,故有此喻。 (45)不哲:不明智。 (46)貽:留給。 義犬 周村有賈某(1) ,貿易蕪湖(2) ,獲重資。 賃舟將歸,見堤上有屠人縛犬,倍價贖之,養豢舟上。 舟人固積寇也(3) ,窺客裝,盪舟入莽(4) ,操刀欲殺。 賈哀賜以全屍,盜乃以氈裹置江中。 犬見之,哀嗥投水,口銜裹具,與共浮沉。 流蕩不知幾里,達淺擱乃止(5).犬泅出,至有人處,狺狺哀吠(6).或以為異,從之而住,見氈束水中,引出斷其繩。 客固未死,始言其情。 復哀舟人,載還蕪湖,將以伺盜船之歸。 登舟失犬,心甚悼焉。 抵關三四日,估楫如林(7) ,而盜船不見。 適有同鄉估客將攜俱歸,忽犬自來,望客大嗥,喚之卻走。 客下舟趁之。 犬奔上一舟,嚙人脛股,撻之不解。 客近呵之,則所嚙即前盜也。 衣服與舟皆易,故不得而認之矣。 縛而搜之,則裹金猶在。 嗚呼:一犬也,而報恩如是。 世無心肝者(8) ,其亦愧此犬也夫! 【註釋】 (1) 周村:集鎮名。 明清屬山東省長山縣,今屬淄博市周村區。 (2) 蕪湖:縣名,明清屬太平府。 今為安徽省羌湖市。 (3) 積寇:積年盜匪,即慣匪。 (4) 盪舟入莽:把船划到蒹葭、蘆葦叢生的僻處。 盪舟,划船。 (5) 淺擱:即擱淺。 船或他物阻滯于淺灘,不能進退。 (6) 狺狺(y ínyín 銀銀):犬吠聲。 (7) 估楫:商船。 (8) 無心肝:即俗言「沒良心」。 心肝,猶言肝膽,喻真摯情意。 杜甫《彭衙行》:「誰能艱難際,豁達露心肝。 」 楊大洪 大洪楊先生漣(1) ,微時為楚名儒(2) ,自命不凡。 科試後(3) ,聞報優等者,時方食,含哺出問(4) :「有楊某否?」答云:「無。 」不覺嗒然自喪(5) ,嚥食入鬲(6) ,遂成病塊(7) ,噎阻甚苦。 眾勸令錄遺才(8) ;公患無資,眾醵十金送之行(9) ,乃強就道。 夜夢人告之云:「前途有人能愈君疾,宜苦求之。 」 臨去,贈以詩,有「江邊柳下三弄笛(10),拋向江心莫嘆息」之句。 明日途次,果見道士坐柳下,因便叩請。 道土笑日:「子誤矣,我何能療病?請為三弄可也。 」因出笛吹之。 公觸所夢,拜求益切,且傾囊獻之。 道士接金,擲諸江流。 公以所來不易,啞然驚惜(11). 道士曰:“君未能恝然耶(12)? 全在江邊,請自取之。 「公詣視果然。 又益奇之,呼為仙。 道士漫指曰:」我非仙,彼處仙人來矣。 「賺公回顧,力拍其項曰:」俗哉!“公受拍,張吻作聲,喉中嘔出一物,墮地堛然(13),俯而破之,赤絲中裹飯猶存(14),病若失。 回視道士已杳。 第2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聊齋誌異 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