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而曰「此時無他想,但得冰浸良醖,一道冷芳(6) ,度下十二重樓(7) ,暑氣可消一半。 」陳笑曰:「此願易遂,仆當為君償之。 」因握手曰:「寒舍伊邇(8),請即遷步(9). 」客笑而從之。 至家,出藏酒于石洞,其涼震齒。 客大悅,一舉十觥。 日已就暮,天忽雨;於是張燈于室,客乃解除領巾,相與磅礴(10). 語次,見客腦後,時漏燈光,疑之。 無何,客酩酊,眠榻上。 陳移燈竊窺之,見耳後有巨穴,盞大;數道膜間鬲如欞;欞外■革垂蔽(11),中似空空。 駭極,潛抽髻簪,撥膜覘之(12),有一物狀類小牛,隨手飛出,破窗而去,益駭,不敢復撥。 方欲轉步,而客已醒。 驚曰:「子窺見吾隱矣,放牛■出(13),將為奈何?」陳拜詰其故,客曰:「今已若此,尚復何諱。 實相告:我六畜瘟神耳。 適所縱者牛■,恐百里內牛無種矣。 」 陳故以養牛為業,聞之大恐,拜求術解(14). 客曰:「余且不免于罪,其何術之能解?惟苦參散最效(15),其廣傳此方,勿存私念可也。 」言已,謝別出門。 又掬土堆壁龕中,曰:「每用一合亦效(16). 」拱不復見(17). 居無何,牛果病,瘟疫大作。 陳欲專利,秘其方,不肯傳;惟傳其弟。 弟試之神驗。 而陳自■啖牛(18),殊罔所效(19). 有牛二百蹄■(20),倒斃殆盡;遺老牝牛四五頭,亦逡巡就死(21). 中心懊惱,無所用力。 忽憶龕中掬土,念未必效,姑妄投之。 經夜,牛乃盡起。 始悟藥之不靈,乃神罰其私也。 後數年,牝牛繁育,漸復其故。 據《聊齋誌異》鑄雪齋抄本 【註釋】 (1) 蒙山:山名。 在今山東費縣、平邑和蒙陰三縣交界處,綿亙百二十里。 (2) 枕(zhèn 陣)藉:此為設枕鋪席的意思。 (3) 掬石:兩手捧石。 (4) ■:汁。 (5) 坐:此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座」。 (6) 冷芳,猶冷香,清香。 (7) 十二重(chóng蟲)樓,指人咽喉管之十二節。 《金丹諸真之奧》:「問曰,『何謂十二重樓?』答曰『人之咽喉管有十二節,是也。 』」 (8) 寒舍伊邇:我家就在附近。 寒舍:謙指自己的居處。 伊,語助詞,無義。 邇,近。 (9) 迂步,猶言枉步。 迂,迂曲。 (10)相與磅礴:謂彼此不拘形跡,開懷痛飲。 磅礴,同「■礴」、「般礴」,伸開兩腿而坐,示不拘形跡。 《莊子。 田子方》:「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有一史後至者,■■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 公使人視之,則解衣■礴,贏。 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 ‘“ (11)■革:軟皮。 ■,同「軟」。 (12)膜:此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腹」。 (13)牛■(huáng皇):牛瘟。 ■,瘟疫。 (14)術: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作「述」。 (15)苦參散,用苦參製作的方藥。 苦參,又名苦■、苦骨,根可入藥,以味苦,因稱。 (16)一合(g ě葛):容量單位。 劉向《說苑。 辨物》:「十龠為一合。 」 十合為一升。 (17)拱:拱手。 (18)■(cuò挫):切割。 此言將苦參切碎成劑。 (19)殊罔所效,一點效果也沒有。 (20)二百蹄■(qiào 橋):四十頭牛。 二,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作「而」。 蹄■,《史記。 貨殖列傳》「馬蹄■千。 」《漢書。 貨殖傳》作「馬蹄■千」,顏師古註:「■,口也。 蹄與口共千,則為馬二百也。 」■,借為「■」。 (21)逡巡:頃刻,即刻。 金姑夫 會稽有梅姑祠(1).神故馬姓,族居東莞(2) ,未嫁而夫早死,遂矢志不醮(3),三旬而卒。 族人詞之,謂之梅姑。 丙申(4),上虞金生(5) ,赴試經此,入廟徘徊,頗涉冥想。 至夜,夢青衣來(6) ,傳梅姑命招之。 從去。 入祠,梅姑立候檐下,笑曰:「蒙君寵顧,實切依戀。 不嫌陋拙,願以身為姬侍。 」 金唯唯。 梅姑送之曰:「君且去。 設座成,當相迓耳(7).」醒而怒之。 是夜,居人夢梅姑曰:「上虞金生,令為吾婿,宜塑其像。 」詰村人語夢悉同。 族長恐玷其貞,以故不從。 未幾,一傢俱病。 大懼,為肖像于左。 既成,金生告妻子曰:「梅姑迎我矣。 」衣冠而死。 妻痛恨,詣祠指女像穢罵;又升座批頰數四(8) ,乃去。 今馬氏呼為金姑夫。 異史氏曰:「未嫁而守,不可謂不貞矣。 為鬼數百年,而始易其操,抑何其無恥也?大抵貞魂烈魄,未必即依于土偶;其廟貌有靈,驚世而駭俗者,皆鬼狐憑之耳(9).」 據《聊齋誌異》鑄雪齋抄本 【註釋】 (1) 會稽:地名。 清紹興府治所,即今浙江紹興市。 (2) 東莞:古地名,此處所指未詳。 古東莞有若干處;此或指今山東省沂水縣。 漢曾在該地置東莞縣,因稱。 (3) 不醮:不改嫁。 (4) 丙申:當指清世祖(福臨)順治十三年(1656)。 (5) 上虞:縣名,清代屬浙江省紹興府。 (6) 青衣,此指婢女。 (7) 相迓:相迎。 (8) 批頰;打嘴巴。 (9) 憑:假借。 梓潼令 常進士大忠,太原人(1).候選在都(2).前一夜,夢文昌投刺(3).拔簽,得梓潼令。 奇之,後丁艱歸(4) ,服闋候補,又夢如前。 默思豈復任梓潼乎? 已而果然。 據《聊齋誌異》鑄雪齋抄本 【註釋】 (1) 太原:府名。 治所在陽曲,即今山西太原市。 (2) 候選在都:在京都等候吏部選用。 清制,內自郎中、外自道員以下的官吏,凡初由考試或捐納出身,及原官因故(丁憂、■誤等)開缺依例起複者,都須赴吏部聽候選用,稱候選。 參見《清會典。 吏部》。 (3) 文昌,指梓潼帝君,道教所奉主宰功名、祿位之神。 相傳姓張名亞子(或惡子),居蜀七曲山。 《明史。 禮志》四謂張「仕晉戰沒,人為立廟」。 第15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聊齋誌異 中》
第1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