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鄉有客中州者(8) ,寄居蛇佛寺。 寺僧具晚餐,肉湯甚美,而段段皆圓,類鷄項。 疑,問寺僧:「殺鷄幾何遂得多項?」僧曰:「此蛇段耳。 」客大驚,有出門而哇者(9).既寢,覺胸上蠕蠕;摸之,則蛇也。 頓起駭呼。 僧起曰:「此常事,烏足駭怪(10)!」因以火照壁間,大小滿牆,塌上下皆是也。 次日,僧引入佛殿。 佛座下有巨井,井中有蛇,粗如巨瓮,探首井邊而不出。 ■火下視,則蛇子蛇孫以數百萬計,族居其中。 僧雲,「昔蛇出為害,佛坐其上以鎮之,其患始平」雲。 【註釋】 (1) 泗水:縣名。 今屬山東省。 (2) 禪(chán 蟬)院:佛教寺院。 禪,梵文音譯「禪那」的略稱。 (3) 道士:此指僧徒。 宗密《盂蘭盆經疏》下:「佛教初傳此方,呼僧為道士。 」 (4) 蘭若:梵語「阿蘭若」音譯,簡稱蘭若。 佛教僧徒靜修處,因泛指一般佛寺。 此指上文所云「禪院」。 (5) 居士:佛教稱居家信佛的人為唇士,也作為對普遍人的敬稱。 (6) 怒目電■(c ōng■):憤怒的目光象閃電一樣。 語出張協《七命》。 電■,如電光閃爍。 ■,目光。 (7) ■■(shǎnsh ǎn 閃閃):閃閃,閃爍。 (8) 中州:指令河南一帶。 古時分中國全境為九州(見《尚書。 禹貢》),而豫州(今河南一帶)居中,因稱。 (9) 哇:嘔吐。 (10)烏:何。 雷公 毫州民主從簡(1) ,其母坐室中,值小雨冥晦,見雷公持錘(2) ,振翼而入。 大駭,急以器中便溺傾注之。 雷公沾穢,若中刀斧,返身疾逃;極力展騰,不得去。 顛倒庭際,嗥聲如牛。 天上雲漸低,漸與檐齊。 雲中蕭蕭如馬鳴(3) ,與雷公相應。 少時,雨暴澍(4) ,身上惡濁盡洗,乃作霹靂而去。 【註釋】 (1) 毫(b ó泊)州:州名,治所在今安徽省毫縣。 (2) 雷公:古代神話中的司雷之神,也稱「雷祖」、「雷師」。 《山海經。 海內東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 」《論衡。 雷虛》:「圖畫之工,圖雷之狀,纍纍如連鼓之形。 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 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持椎,若擊之狀;其意以為雷聲隆隆者,連鼓相扣擊之意也。 」 (3) 雲中蕭蕭如馬鳴:指施雨之龍。 古人喻稱龍為「天神上帝之馬」。 見《藝文類聚》九六引劉碗《神龍賦》。 (4) 澍(zhù注):通「注」,澆灌。 菱角 胡大成,楚人。 其母素奉佛。 成從塾師讀,道由觀音祠(1) ,母囑過必入叩。 一日至祠,有少女輓兒遨戲其中,發裁掩頸,而風致娟然(2).時成年十四,心好之。 問其姓氏,女笑云:「我祠西焦畫工女菱角也。 問將何為?」 成又問:「有婿家無?」女酡然曰(3) :「無也。 」成言:「我為若婿,好否?」 女慚雲(4) :「我不能自主。 」而眉目澄澄(5) ,上下睨成,意似欣屬焉。 成乃出。 女追而遙告曰:「崔爾誠,吾父所善,用為媒,無不諧。 」成曰:「諾。 」 因念其慧而多情,益傾慕之。 歸,向母實白心願。 母止此兒,常恐拂之,即浼崔作冰(6).焦責聘財奢,事已不就。 崔極言成清族美才(7) ,焦始許之。 成有伯父,老而無子,授教職于湖北(8).妻卒任所,母遣成往奔其喪。 數月將歸,伯又病,亦卒。 淹留既久,適大寇據湖南,家耗遂隔。 成竄民間,弔影孤惶而已(9).一日,有媼年四十八九,縈迴村中[10),日昃不去(11). 自言:「離亂罔歸,將以自鬻。 」或問其價,言:「不屑為人奴,亦不願為人婦,但有母我者(12),則從之,不較直(13). 」聞者皆笑。 成往視之,面目間有一二頗肖其母(14),觸于懷而大悲。 自念隻身無縫紉者,遂邀歸,執子禮焉。 媼喜,便為炊飯織屢,劬勞若母。 拂意輒譴之;而少有疾苦,則濡煦過于所生(15). 忽謂曰:「此處太平,幸可無虞。 然兒長矣,雖在覊旅,大倫不可廢(16). 三兩日,當為兒娶之。 」成泣曰:「兒自有婦,但間阻南北耳。 」媼曰:「大亂時,人事翻覆,何可株待(17)?」成又泣曰:「無論結髮之盟不可背(18),且誰以嬌女付萍梗人(19)?」媼不答,但為治簾幌衾枕(20),甚周備。 亦不識所自來。 一日,日既夕,戒成曰:「燭坐勿寐,我往視新婦來也未。 」遂出門去。 三更既盡,溫不返,心大疑。 俄聞門外嘩,出視,則一女子坐庭中,蓬首啜泣(21). 驚問:「何人?」亦不語。 良久,乃言曰:「娶我來,即亦非福,但有死耳!」成大驚,不知其故。 女曰:「我少受聘于胡大成;不意胡北去,音信斷絶。 父母強以我歸汝家。 身可致,志不可奪也!」成聞而哭曰:“即我是胡某。 卿菱角耶?”女收涕而駭,不信。 相將入室,即燈審顧,曰:「得無夢耶?」於是轉悲為喜,相道離苦。 先是亂後,湖南百里,滌地無類(22). 焦攜家竄長沙之東,又受周生聘。 亂中不能成禮,期是夕送諸其家(23). 女泣不盥櫛,家中強置車中。 至途次,女顛墮車下。 遂有四人荷肩輿至,雲是周家迎女者,即扶升輿,疾行若飛,至是始停。 一老姥曳入,曰:「此汝夫家,但入勿哭。 汝家婆婆,旦晚將至矣。 」乃去,成詰知情事,始悟媼神入也。 夫妻焚香共禱,願得母子復聚。 母自戎馬戒嚴(24),同儔人婦奔伏澗谷(25). 一夜,噪言寇至,即並張皇四匿。 有童子以騎授母。 母急不暇問,扶肩而上,輕迅剽■(26),瞬息至湖上。 馬踏水奔騰,蹄下不波。 無何,扶下,指一戶云:「此中可居。 」母將啟謝;回視其馬,化為金毛■(27),高丈餘,童子超乘而去(28). 母以手撾門,豁然啟扉。 第11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聊齋誌異 中》
第1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