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雖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 」遂與之俱出。 蓋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什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於是予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白鹿洞書院學規 朱 熹 父子有親。 君臣有義。 夫婦有別。 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 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 學者學此而已。 而其 所以學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別如左: 博學之。 審問之。 謹思之。 明辨之。 篤行之。 右為學之序。 學、問、思、辨四者,所以窮理也。 若夫篤行之事,則自修身以 至于處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別如左: 言忠信。 行篤敬。 懲忿窒慾。 遷善改過。 右修身之要。 正其義不謀其利。 明其道不計其功。 右處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右接物之要。 熹竊觀古昔聖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後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 今人之為學者,則既反是矣。 然聖賢所以教人之法,具存於經,有志之士,固當熟讀、深思而問、辨之。 苟知其理之當然,而責其身以必然,則夫規矩禁防之具,豈待他人設之而後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學有規,其待學者為已淺矣。 而其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 故今不復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聖賢所以教人為學之大端,條列如右,而揭之楣間。 諸君其相與講明遵守,而責之於身焉,則夫思慮雲為之際,其所以戒謹而恐懼者,必有嚴於彼者矣。 其有不然,而或出於此言之所棄,則彼所謂規者,必將取之,固不得而略也。 諸君其亦念之哉! 【校注】此篇不見于原本古文觀止。 校以四部叢刊影明刻《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四。 正氣歌並序 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 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涂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沓,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 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 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于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 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嗟予遘陽九,隷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閉天黑。 牛驥同一皂,鷄棲鳳凰食。 一朝濛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癘自闢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校注】此篇不見于原本古文觀止。 校以四部叢刊影明刻《文山先生全集》卷十四。 " 送秦中諸人引 元好問 關中風土完厚,人質直而尚義;風聲習氣,歌謡慷慨,且有秦漢之舊。 至于山川之勝,遊觀之富,天下莫與為比。 故有四方之志者,多樂居焉。 第4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
第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