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不幸,生四歲而孤。 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於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 曰:『毋以是為我累。 』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 吾之始歸也,汝父免于母喪方踰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 』間禦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餘,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于喪適然耳。 既而其後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 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 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 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回顧乳者劍汝而立於旁,因指而嘆,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戍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後當以我語告之。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於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 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學,咸平三年進士及第,為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為泰州判官。 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 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 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後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苟合于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 」其後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 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祿而養。 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贈封其親。 又十年,修為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終於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樞密,遂參政事,又七年而罷。 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蓋自嘉[礻右]以來,逢國大慶,必加寵錫。 皇曾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妣累封楚國太夫人。 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妣累封吳國太夫人。 皇考崇公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 皇妣累封越國太夫人。 今上初郊,皇考賜爵為崇國公,太夫人進號魏國。 於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 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于其躬,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是足以表見于後世,而庇賴其子孫矣。 」乃列其世譜,具刻於碑,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並揭于阡。 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五代史記一行傳敘 歐陽修 嗚呼!五代之亂極矣,傳所謂「天地閉,賢人隱」之時歟!當此之時,臣弒其君,子弒其父,而縉紳之士,安其祿而立其朝,充然無復廉恥之色者皆是也。 吾以謂自古忠臣義士,多出於亂世,而怪當時可道者何少也?豈果無其人哉?雖曰干戈興,學校廢,而禮義衰,風俗隳壞,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嘗無人也。 吾意必有潔身自負之士,嫉世遠去而不可見者。 自古賢材有韞于中而不見于外,或窮居陋巷,委身草莽,雖顏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 況世變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時乎。 吾又以謂必有負材能,修節義,而沉淪于下,泯沒而無聞者。 求之傳記,而亂世崩離,文字殘缺,不可復得,然僅得者四五人而已。 處乎山林而群麋鹿,雖不足以為中道,然與其食人之祿,俯首而包羞,孰若無愧於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鄭遨、張薦明。 勢利不屈其心,去就不違其義。 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於君,以忠獲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義士也。 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贇。 五代之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婦,人倫之際,無不大壞,而天理几乎其滅矣。 于此之時,能以孝弟自修於一鄉,而風行于天下者,猶或有之。 然其事蹟不著,而無可紀次,獨其名氏或因見于書者,吾亦不敢沒,而其略可錄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倫。 作《一行傳》。 【校注】此篇不見于原本古文觀止。 校以中華書局點校本《新五代史》卷三十四。 送徐無黨南歸序 歐陽修 第3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
第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