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二】揖,當作胥。 清·王念孫《讀書雜誌》曰:「吳曰:揖之,史雲胥之,當是。 念孫案:吳說是也。 集解曰:胥猶須也。 禦覽引此作盛氣而須之。 」王氏言胥與揖之右半隷書形近故致誤,後人又加手旁而訛為揖。 「下文言入而徐趨,則此時觸龍尚未入,太后無緣揖之也。 」 魯共公擇言 戰國策 梁王魏嬰觴諸侯于范台,酒酣,請魯君舉觴。 魯君興,避席擇言曰:「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絶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齊桓公夜半不慊,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調五味而進之,桓公食之而飽,至旦不覺,曰:『後世必有以味亡其國者。 』晉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聽朝,遂推南之威而遠之,曰:『後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 』楚王登強颱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臨徬徨,其樂忘死,遂盟強颱而弗登,曰:『後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國者。 』今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調也;左白台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後蘭台,強颱之樂也。 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國。 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梁王稱善相屬。 諫逐客書 李斯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只為其主游間秦耳,請一切逐客。 」李斯議亦在逐中。 斯乃上書曰:「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 此五子者,不産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 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官;而駿馬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 所以飾後官,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于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 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 今棄擊瓮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也。 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者士勇。 是以泰山不讓士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賫盜糧者也。 夫物不産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産於秦,而願忠者眾。 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 卜居 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鄣于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 乃往見太卜鄭詹尹曰:「余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 」詹尹乃端策拂龜曰:「君將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游大人以成名乎?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偷生乎?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將哫訾慄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泛泛若水中之鳧,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寧與騏驥亢軛乎?將隨駑馬之跡乎?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鷄鶩爭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詹尹乃釋策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 漁父 屈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 第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
第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