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為亡道,殘滅諸侯以為郡縣,欲擅天下之利,故二世而亡。 高皇帝受命除殘,考功施賞,建國數百,後稍衰微,其餘僅存。 太皇太后躬統大綱,廣封功德以勸善,興滅繼絶以永世,是以大化流通,旦暮且成。 遭羌寇害西海郡,反虜流言東郡,逆賊惑眾西土,忠臣孝子莫不奮怒,所征殄滅,盡備厥辜,天下咸寧。 今制禮作樂,實考周爵五等,地四等,有明文;殷爵三等,有其說,無其文。 孔子曰:『周監于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 』臣請諸將帥當受爵邑者爵五等,地四等。 ”奏可。 於是封者高為侯、伯,次為子、男,當賜爵關內侯者更名曰附城,凡數百人。 擊西海者以「羌」為號,槐裡以「武」為號,翟義以「虜」為號。 群臣復奏言:「太后修功錄德,遠者千載,近者當世,或以文封,或以武爵,深淺大小,靡不畢舉。 今攝皇帝背依踐祚,宜異於宰國之時,製作雖未畢已,宜進二子爵皆為公。 《春秋》『善善及子孫』,『賢者之後,宜有土地』。 成王廣封周公庶子六人,皆有茅土。 及漢家名相大將蕭、霍之屬,咸及支庶。 兄子光,可先封為列侯;諸孫,制度畢已,大司徒、大司空上名,如前詔書。 」太后詔曰:「進攝皇帝子褒新侯安為新舉公,賞都侯臨為褒新公,封光為衍功侯。 」是時,莽還歸新都國,群臣復白以封莽孫宗為新都侯。 莽既滅翟義,自謂威德日盛,獲天人助,遂謀即真之事矣。 九月,莽母功顯君死,意不在哀,令太后詔議其服。 少阿、羲和劉歆與博士諸儒七十八人皆曰:“居攝之義,所以統立天功,興崇帝道,成就法度,安輯海內也。 昔殷成湯既沒,而太子蚤夭,其子太甲幼少不明,伊尹放諸桐宮而居攝,以興殷道。 周武王既沒,周道未成,成王幼少,周公屏成王而居攝,以成周道。 是以殷有翼翼之化,周有刑錯之功。 今太皇太后比遭家之不造,委任安漢公宰尹群僚,衡平天下。 遭孺子幼少,未能共上下,皇天降瑞,出丹石之符,是以太皇太后則天明命,詔安漢公居攝踐祚,將以成聖漢之業,與唐、虞三代比隆也。 攝皇帝遂開秘府,會群儒,制禮作樂,卒定庶官,茂成天功。 聖心周悉,卓爾獨見,發得周禮,以明因監,則天稽古,而損益焉,猶仲尼之聞《韶》,日月之不可階,非聖哲之至,孰能若茲!綱幻咸張,成在一匱,此其所以保佑聖漢,安靖元元之效也。 今功顯君薨,《禮》:『庶子為後,為其母緦。 』傳曰:‘與尊者為體,不敢服其私親也。 攝皇帝以聖德承皇天之命,受太后之詔居攝踐祚,奉漢大宗之後,上有天地社稷之重,下有元元萬機之憂,不得顧其私親。 故太皇太后建厥元孫,俾侯新都,為哀侯後。 明攝皇帝與尊者為體,承宗廟之祭,奉共養太皇太后,不得服其私親也。 《周禮》曰『王為諸侯緦-』,『弁而加環-』,同姓則麻,異姓則葛。 攝皇帝當為功顯君緦-,弁而加麻環-,如天子弔諸侯服,以應聖制。 ’莽遂行焉,凡一弔再會,而令新都侯宗為主,服喪三年雲。 司威陳崇奏,衍功侯光私報執金吾竇況,令殺人,況為收系,致其法。 莽大怒,切責光。 光母曰:「女自視孰與長孫、中孫?」遂母子自殺,及況皆死。 初,莽以事母、養嫂、撫兄子為名,及後悖虐,復以示公義焉。 令光子嘉嗣爵為侯。 莽下書曰:「遏密之義,訖于季冬,正月郊祀,八音當奏。 王公卿士,樂凡幾等?五聲八音,條各雲何?其與所部儒生各盡津思,悉陳其義。 」 是歲,廣饒侯劉京,車騎將軍千人扈雲、太保屬臧鴻奏符命。 京言齊郡新井,雲言巴郡石牛,鴻言扶風雍石,莽皆迎受。 十一月甲子,莽上奏太后曰: 陛下至聖,遭家不造,遇漢十二世三七之厄,承天威命,詔臣莽居攝,受孺子之托,任天下之寄。 臣莽兢兢業業,懼于不稱。 宗室廣饒侯劉京上書言:“七月中,齊郡臨淄縣昌興亭長辛當一暮數夢,曰:‘吾,天公使也。 天公使我告亭長曰:「攝皇帝當為真。 即不信我,此亭中當有新井。 ’亭長晨起視亭中,誠有新井,入地且百尺。 」十一月壬子,直建冬至,巴郡石牛,戊午,雍石文,皆到于未央宮之前殿。 臣與太保安陽侯舜等視,天風起,塵冥,風止,得銅符帛圖于右前,文曰:天告帝符,獻者封侯。 承天命,用神令。 ”騎都尉崔發等視說。 及前孝哀皇帝建平二年六月甲子下詔書,更為太初元將元年,案其本事,甘忠可、夏賀良讖書臧蘭台。 臣莽以為元將元年者,大將居攝改元之文也。 于今信矣。 《尚書-康誥》「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 』」此周公居攝稱王之文也。 《春秋》隱公不言即位,攝也。 此二經周公、孔子所定,蓋為後法。 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臣莽敢不承用!臣請共事神-宗廟,奏言太皇太后、孝平皇后,皆稱假皇帝。 其號令天下,天下奏言事,毋言「攝」。 以居攝三年為初始元年,漏刻以百二十為度,用應天命。 臣莽夙夜養育隆就孺子,令與周之成王比德,宣明太皇太后威德于萬方,期于富而教之。 孺子加元服,復子明闢,如周公故事。 奏可。 眾庶知其奉符命,指意群臣博議別奏,以視即真之漸矣。 期門郎張充等六人謀共劫莽,立楚王。 發覺,誅死。 梓潼人哀章,學問長安,素無行,好為大言。 見莽居攝,即作銅匱,為兩檢,置其一曰「天帝行璽金匱圖’,其一署曰“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 某者,高皇帝名也。 第43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漢書》
第4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