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戊己校尉史陳良、終帶、司馬丞韓玄、右曲候任商等見西域頗背叛,聞匈奴欲大侵,恐並死,即謀劫略吏卒數百人,共殺戊己校尉刀護,遣人與匈奴南犁汗王南將軍相聞。 匈奴南將軍二千騎入西域迎良等,良等盡脅略戊己校尉吏士男女二千餘人入匈奴。 玄、商留南將軍所,良、帶徑至單于庭,人眾別置零吾水上田居。 單于號良、帶曰烏桓都將軍,留居單于所,數呼與飲食。 西域都護但欽上書言匈奴南將軍右伊秩訾將人眾冠擊諸國。 莽於是大分匈奴為十五單于,遣中郎將藺苞、副校尉戴級將兵萬騎,多賫珍寶至雲中塞下,招誘呼韓邪單于諸子,欲以次拜之。 使譯出塞誘呼右犁汗王咸、咸子登、助三人,至則脅拜咸為孝單于,賜安車鼓車各一,黃金千手,雜繒千匹,戲戟十;拜助為順單于,賜黃金五百斤;傳送助、登長安。 莽封苞為宣威公,拜為虎牙將軍;封級為揚威公,拜為虎賁將軍。 單于聞之,怒曰:「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他。 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遣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呼盧訾及左賢王樂將兵入雲中益壽塞,大殺吏民。 是歲,建國三年也。 是後,單于歷告左右部都尉、諸邊王,入塞寇盜,大輩萬餘,中輩數千,少者數百,殺雁門、朔方太守、都尉,略吏民畜產不可勝數,緣邊虛耗。 莽新即位,怙府庫之富欲立威,乃拜十二部將率,發郡國勇士,武庫津兵,各有所屯守,轉委輸于邊。 議滿三十萬眾,賁三百日糧,同時十道並出,窮追匈奴,內之於丁令,因分其地,立呼韓邪十五子。 莽將嚴尤諫曰: 臣聞匈奴為害,所從來久矣,未聞上世有必征之者也。 後世三家周、秦、漢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 周得中策,漢得下策,秦無策焉。 當周宣王時,獫允內侵,至于涇陽,命將征之,盡境而還。 其視戎狄之侵,譬猶蚊虻之螫,驅之而已。 故天下稱明,是為中策。 漢武帝選將練兵,約賁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中國罷耗,匈奴亦創艾,而天下稱武,是為下策。 秦始皇不忍小恥而輕民力,築長城之固,延袤萬里,轉輸之行,起於負海,疆境既完,中國內竭,以喪社稷,是為無策。 今天下遭陽九之厄,比年饑饉,西北邊猶甚。 發三十萬眾,具三百日糧,東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後乃備。 計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師老械弊,勢不可用,此一難也。 邊既空虛,不能奉軍糧,內調郡國,不相及屬,此二難也。 計一人三百日食,用E05F十八斛,非牛力不能勝;牛又當自賫食,加二十斛,重矣。 胡地沙鹵,多乏水草,以往事揆之,軍出未滿百日,牛必物故且盡,餘糧尚多,人不能負,此三難也。 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風,多賫釜-薪炭,重不可勝,食E05F飲水,以歷四時,師有疾疫之憂,是故前世伐胡,不過百日,非不欲久,勢力不能,此四難也。 輜重自隨,則輕鋭者少,不得疾行,虜徐遁逃,勢不能及,幸而逢虜,又累輜重,如遇險阻,銜尾相隨,虜要遮前後,危殆不測,此五難也。 大用民力,功不可必立,臣伏憂之。 今既發兵,宜縱先至者,令臣尤等深入霆擊,且以創艾胡虜。 莽不聽尤言,轉兵谷如故,天下蚤動。 咸既受莽孝單于之號,馳出塞歸庭,具以見脅狀白單于。 單于更以為于粟置支侯,匈侯賤官也。 後助病死,莽以登代助為順單于。 厭難將軍陳欽、震狄將軍王巡屯雲中葛邪塞。 是時,匈奴數為邊寇,殺將率吏士,略人民,驅畜產去甚眾。 捕得虜生口驗問,皆曰孝單于咸子角數為寇。 兩將以聞。 四年,莽會諸蠻夷,斬咸子登于長安市。 初,北邊自宣帝以來,數世不見煙火之警,人民熾盛,牛馬布野。 及莽撓亂匈奴,與之構難,邊民死亡係獲,又十二部兵久屯而不出,吏士罷弊,數年之間,北邊虛空,野有暴骨矣。 烏珠留單于立二十一歲,建國五年死。 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須卜當,即王昭君女伊墨居次雲之婿也。 雲常欲與中國和親,又素與咸厚善,見咸前後為莽所拜,故遂越輿而立咸為烏累若E96F單于。 烏累單于咸立,以弟輿為左谷蠡王。 烏珠留單于子蘇屠胡本為左賢王,以弟屠耆閼氏子盧渾為右賢王。 烏珠留單于在時,左賢王數死,以為其號不祥,更易命左賢王曰「護于」。 護于之尊最貴,次當為單于,故烏珠留單于授其長子以為護于,欲傳以國。 咸怨烏珠留單于貶賤己號,不欲傳國,及立,貶護于為左屠耆王。 雲、當遂勸咸和親。 天鳳元年,雲、當遣人之西河虜猛制虜塞下,告塞吏曰欲見和親侯。 和親侯王歙者,王昭君兄子也。 中部都尉以聞。 莽遣歙、歙弟騎都尉展德侯颯使匈奴,賀單于初立,賜黃金衣被繒帛,紿言侍子登在,因購求陳良、終帶等。 單于盡收四人及手殺校尉刀護賊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檻付使者,遣廚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颯。 莽作焚如之刑,燒殺陳良等,罷諸將率屯兵,但置游擊都尉。 單于貪莽賂遺,幫外不失漢故事,然內利寇掠。 又使還,知子登前死,怨恨,寇虜從左地入,不絶。 使者問單于,輒曰:「烏桓與匈奴無狀黠民共為寇入塞,譬如中國有盜賊耳!咸初立持國,威信尚淺,儘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 第39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漢書》
第3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