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時為博士,景帝時至常山太傅。 嬰推詩人之意,而作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間殊,然歸一也。 淮南賁生受之。 燕、趙間言《詩》者由韓生。 韓生亦以《易》授人,推《易》意而為之傳。 燕、趙間好《詩》,故其《易》微,唯韓氏自傳之。 武帝時,嬰嘗與董仲舒論于上前,其人津悍,處事分明,仲舒不能難也。 後其孫商為博士。 孝宣時,涿郡韓生其後也,以《易》征,待詔殿中,曰:“所受《易》即先太傅所傳也。 嘗受《韓詩》,不如韓氏《易》深,太傅故專傳之。 ”司隷校尉蓋寬饒本受《易》于孟喜,見涿韓生說《易》而好之,即更從受焉- 趙子,河內人也。 事燕韓生,授同郡蔡誼。 誼至丞相,自有傳。 誼授同郡食子公與王吉。 吉為昌邑王中尉,自有傳。 食生為博士,授泰山慄豐。 吉授淄川長孫順。 順為博士,豐部刺史。 由是《韓詩》有王、食、長孫之學。 豐授山陽張就,順授東海發福,皆至大官,徒眾尤盛。 毛公,趙人也。 治《濰》,為河間獻王博士,授同國貫長卿。 長卿授解延年。 延年為阿武令,授徐敖。 敖授九江陳俠,為王莽講學大夫。 由是言《毛詩》者,本之徐敖。 漢興,魯高堂生傳《士禮》十七篇,而魯徐生善為頌。 孝文時,徐生以頌為禮官大夫,傳子至孫延、襄。 襄,其資性善為頌,不能通經;延頗能,未善也。 襄亦以頌為大夫,至廣陵內史。 延及徐氏弟子公戶滿意、桓生、單資皆為禮官大夫。 而瑕丘蕭奮以《禮》至淮陽太守。 諸言《禮》為頌者由徐氏。 孟卿,東海人也。 事蕭奮,以授後倉、魯閭丘卿。 倉說《禮》數萬言,號曰《後氏曲台記》,授沛聞人通漢子方、梁戴德延君、戴聖次君、沛慶普孝公。 孝公為東平太傅。 德號大戴,為信都太傅;聖號小戴,以博士論石渠,至九江太守。 由是《禮》有大戴、小戴、慶氏之學。 通漢以太子舍人論石渠,至中山中尉。 普授魯夏侯敬,又傳族子咸,為豫章太守。 大戴授琅邪徐良-卿,為博士、州牧、郡守,家世傳業。 小戴授梁人橋仁季卿、楊榮子孫。 仁為大鴻臚,家世傳業,榮琅邪太守。 由是大戴有徐氏,小戴有橋、楊氏之學。 胡母生字子都,齊人也。 治《公羊春秋》,為景帝博士。 與董仲舒同業,仲舒著書稱其德。 年老,歸教於齊,齊之言《春秋》者宗事之,公孫弘亦頗受焉。 而董生為江都相,自有傳。 弟子遂之者,蘭陵褚大、東平贏公、廣川段仲、溫呂步舒。 大至梁相,步舒丞相長史,唯贏公守學不失師法,為昭帝諫大夫,授東海孟卿、魯眭孟。 孟為符節令,坐說災異誅,自有傳。 嚴彭祖字公子,東海下邳人也。 與顏安樂俱事眭孟。 孟弟子百餘人,唯彭祖、安樂為明,質問疑誼,各持所見。 孟曰:「《春秋》之意,在二子矣!」孟死,彭祖、安樂各顓門教授。 由是《公羊春秋》有顏、嚴之學。 彭祖為宣帝博士,至河南郡太守。 以高第入為左馮翊,遷太子太傅,廉直不事權貴。 或說曰:「天時不勝人事,君以不修小禮曲意,亡貴人左右之助,經誼雖高,不至宰相。 願少自勉強!」彭祖曰:「凡通經術,固當修行先王之道,何可委曲從俗,苟求富貴乎!」彭祖竟以太傅官終。 援琅邪王中,為元帝少府,家世傳業。 中授同郡公孫文、東門雲。 雲為荊州刺史,文東平太傅,徒眾尤盛。 雲坐為江賊拜辱命,下獄誅。 顏安樂字公孫,魯國薛人,眭孟姊子也。 家貧,為學津力,官至齊郡太守丞,後為仇家所殺。 安樂授淮陽泠豐次君、淄川任公。 公為少府,豐淄川太守。 由是顏家有泠、任之學。 始貢禹事嬴公,成於眭孟,至御史大夫,疏廣事孟卿,至太子太傅,皆自有傳。 廣授琅邪管路,路為御史中丞。 禹授潁川堂溪惠,惠授泰山冥都,都為丞相史。 都與路又事顏安樂,故顏氏復有管、冥之學。 路授孫寶,為大司農,自有傳。 豐授馬宮、琅邪左咸。 咸為郡守九卿,徒眾尤盛。 宮至大司徒,自有傳。 第37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漢書》
第3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