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少抑外親,選練左右,舉有德行道術通明之士充備天官,然後可以輔聖德,保帝位,承大宗。 下至郎吏從官,行能亡以異,又不通一藝,及博士無文雅者,宜皆使就南畝,以視天下,明朝廷皆賢材君子,于以重朝尊君,滅凶致安,此其本也。 臣自知所言害身,不闢死亡之誅,唯財留神,反覆復愚臣之言。 是時,哀帝初立,成帝外家王氏未甚抑黜,而帝外家丁、傅新貴,祖母傅太后尤驕恣,欲稱尊號。 丞相孔光、大司空師丹執政諫爭,久之,上不得已,遂免光、丹而尊傅太后。 語在《丹傳》。 上雖不從尋言,然采其語,每有非常,輒問尋。 尋對屢中,遷黃門侍郎。 以尋言且有水災,故拜尋為騎都尉,使護河堤。 初,成帝時,齊人甘忠可詐造《天官歷》、《包元太平經》十二卷,以言「漢家逢天地之大終,當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津子,下教我此道。 」忠可以教重平夏賀良、容丘丁廣世、東郡郭昌等,中壘校尉劉向奏忠可假鬼神罔上惑眾,下獄治服,未斷病死。 賀良等坐挾學忠可書以不敬論,後賀良等復私以相教。 哀帝初立,司隷校尉解光亦以明經通災異得幸,白賀良等所挾忠可書。 事下奉車都尉劉歆,歆以為不合《五經》,不可施行。 而李尋亦好之。 光曰:「前歆父向奏忠可下獄,歆安肯通此道?」時,郭昌為長安令,勸尋宜助賀良等。 尋遂白賀良等皆待詔黃門,數詔見,陳說:“漢歷中衰,當更受命。 成帝不應天命,故絶嗣。 今陛下久疾,變異屢數,天所以譴告人也。 宜急改元易號,乃得延年益壽,皇子生,災異息矣。 得道不得行,咎殃且亡,不有洪水將出,災火且起,滌蕩民人。 ” 哀帝久寢疾,幾其有益,遂從賀良等議。 於是詔制丞相御史:“蓋聞《尚書》『五曰考終命』,言大運一終,更紀天元人元,考文正理,推歷定紀,數如甲子也。 朕以眇身入繼太祖,承皇天,總百僚,子元元,未有應天心之效。 即位出入三年,災變數降,日月失度,星辰錯謬,高下貿易,大異連仍,盜賊並起。 朕甚俱焉,戰戰兢兢,唯恐陵夷。 惟漢興至今二百載,歷紀開元,皇天降非材之右,漢國再獲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夫受天之元命,必與天下自新。 其大赦天下,以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年,號曰陳聖劉太平皇帝。 漏刻以百二十為度。 佈告天下,使明知之。 ” 後月餘,上疾自若。 賀良等復欲妄變政事,大臣爭以為不可許。 賀良等奏言大臣皆不知天命,宜退丞相御史,以解光、李尋輔政。 上以其言亡驗,遂下賀良等吏,而下詔曰:「朕獲保宗廟,為政不德,變異屢仍,恐懼顫慄,未知所繇。 待詔賀良等建言改元易號,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國家。 朕通道不篤,過聽其言,幾為百姓獲福。 卒無嘉應,久旱為災。 以問賀良等,對當復改制度,皆背經誼,違聖制,不合時宜。 夫過而不改,是為過矣。 六月甲子詔書,非赦令,它皆蠲除之。 賀良等反道惑眾,堅態當窮竟。 」皆下獄,光祿勛平當、光祿大夫毛莫如與御史中丞、廷尉雜治,當賀良等執左道,亂朝政,傾覆國家,誣罔主上,不道。 賀良等皆伏誅。 尋及解光減死一等,徙敦煌郡。 贊曰:優贊神明,通合天人之道者,莫著乎《易》、《春秋》。 然子贛猶雲「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已矣。 漢興,推陰陽言災異者,孝武時有董仲舒、夏侯始昌;昭、宣則眭孟、夏侯勝;元、成則京房、翼奉、劉向、谷永;哀、平則李尋、田終術。 此其納說時君著明者也。 察其所言,彷彿一端。 假經設誼,依託象類,或不免乎「億則屢中」。 仲舒下吏,夏侯囚執,眭孟誅戮,李尋流放,此學者之大戒也。 京房區區,不量淺深,危言刺譏,樞怨強臣,罪辜不旋踵,亦不密以失身,悲夫! 卷七十六 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 趙廣漢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屬河間。 少為郡吏、州從事,以廉潔通敏下士為名。 舉茂材,平準令。 察廉為陽翟令。 以治行尤異,遷京輔都尉,守京兆尹。 會昭帝崩,而新豐杜建為京兆掾,護作平陵方上。 建素豪俠,賓客為堅利,廣漢聞之,先風告。 建不改,於是收案致法。 中貴人豪長者為請無不至,終無所聽。 宗族賓客謀欲篡取,廣漢盡知其計議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計如此,且並滅家。 」令數吏將建棄市,莫敢近者。 京師稱之。 是時,昌邑王征即位,行瀅亂,大將軍霍光與群臣共廢王,尊立宣帝。 廣漢以與議定策,賜爵關內侯。 遷潁川太守。 郡大姓原、褚宗族橫恣,賓客犯為盜賊,前二千石莫能禽制。 廣漢既至數月,誅原、褚首惡,郡中震慄。 先是,潁川豪傑大姓相與為婚姻,吏俗朋黨。 廣漢患之,厲使其中可用者受記,出有案問,既得罪名,行法罰之,廣漢故漏泄其語,令相怨咎。 又教吏為CB6AD12F,及得投書,削其主名,而托以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 其後強宗大族家家結為仇讎,堅黨散落,風俗大改。 吏民相告訐,廣漢得以為耳目,盜賊以故不發,發又輒得。 一切治理,威名流聞,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聞廣漢。 本始二年,漢發五將軍擊匈奴,征遣廣漢以太守將兵,屬蒲類將軍趙充國。 從軍還,復用守京兆尹,滿歲為真。 第3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漢書》
第3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