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曰:「卿等猶以朕之未除于上,不忍專釋于下,奈何令朕獨忍于親舊!論雲,王者不遂三年之服者,屈己以寬群下也。 先後之撫群下也,念之若子,視之猶傷。 卿等哀慕之思,既不求寬;朕欲盡罔極之慕,何為不可?但逼遺冊,不遂乃心。 將欲居廬服衰,寫朝夕之慕;升堂襲素,理日昃之勤。 使大政不荒,哀情獲遂,吉不害于凶,凶無妨于吉。 以心處之,謂為可爾。 遺旨之文,公卿所議,皆服終三旬,釋衰襲吉。 從此而行,情實未忍;遂服三年,重違旨誥。 今處二理之際,唯望至期,使四氣一周,寒暑代易。 雖不盡三年之心,得一終忌日,情結差申。 案《禮》,卒哭之後,將受變服。 于朕受日,庶民及小官皆命即吉。 內職羽林中郎已下,虎賁郎已上,及外職五品已上無衰服者,素服以終三月;內職及外臣衰服者,變從練禮。 外臣三月而除;諸王、三都、駙馬及內職,至來年三月晦朕之練也,除凶即吉;侍臣君服斯服,隨朕所降。 此雖非舊式,推情即理,有貴賤之差,遠近之別。 」 明根對曰:「聖慕深遠,孝情彌至,臣等所奏,已不蒙許,願得踰年即吉。 既歷冬正 ,歲序改易,且足申至慕之情,又近遺誥之意,何待期年。 」 高祖曰:「冊旨速除之意,慮廣及百官,久曠眾務。 豈于朕一人,獨有違奪?今既依次降除,各不廢王政,復何妨於事,而猶奪期年之心。 」 高閭對曰:「昔王孫裸葬,士安去棺,其子皆從而不違,不為不孝。 此雖貴賤非倫,事頗相似 ,臣敢藉以為諭。 今親奉遺令,而有所不從,臣等所以頻煩于奏。 」 李彪亦曰:「三年不改其父之道,可謂大孝。 今不遵冊令,恐涉改道之嫌。 」 高祖曰:「王孫、士安皆誨子以儉,送終之事,及其遵也,豈異今日。 改父之道者,蓋謂慢孝忘禮,肆情違度。 今梓宮之儉,玄房之約,明器幃帳,一無所陳。 如斯之事,卿等所悉。 衰服之告,乃至聖心卑己申下之意,寧可苟順沖約之旨,而頓絶創巨之痛。 縱有所涉,甘受後代之譏,未忍今日之請。 又表稱春秋蒸嘗,事難廢闕。 朕聞諸夫子,『吾不與祭,如不祭』。 自先朝以來,有司行事,不必躬親,比之聖言,於事殆闕。 賴蒙慈訓之恩,自行致敬之禮。 今昊天降罰,殃禍上延,人神喪恃,幽顯同切,想宗廟之靈,亦輟歆祀。 脫行饗薦,恐乖冥旨。 仰思成訓,倍增痛絶。 豈忍身襲兗冕,親行吉事。 」 高閭對曰:「古者郊天,越紼行事,宗廟之重,次於郊祀。 今山陵已畢,不可久廢廟饗。 」 高祖曰:「祭祀之典 ,事由聖經,未忍之心,具如前告。 脫至廟庭,號慕自纏,終恐廢禮。 公卿如能獨行,事在言外。 」 李彪曰:「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今欲廢禮闕樂,臣等未敢。 」 高祖曰:「此乃宰予不仁之說,己受責于孔子 ,不足復言。 群官前表,稱『高宗徒有諒暗之言,而無可遵之式』。 朕惟信暗默之難,周公禮制,自茲以降,莫能景行。 言無可遵之式,良可怪矣。 復雲,康王既廢初喪之儀,先行即位之禮。 於是無改之道式虧,三年之喪有缺。 朕謂服美不安,先賢有諭;禮畢居喪,著在前典。 或虧之言,有缺之義,深乖理衷。 」 高閭對曰:“臣等據案成事,依附杜預,多有未允。 至乃推校古今,量考眾議,實如明旨。 臣等竊惟曾參匹夫 ,七日不食,夫子以為非禮。 及錄其事,唯書七日,不稱三年,蓋重其初慕之心。 伏惟陛下以萬乘之尊,不食竟于五日,既禦則三食不充半溢。 臣等伏用悲惶,肝腦塗地。 躬行一日,足以貫被幽顯,豈宜衰服三年,以曠機務。 夫聖人制禮,不及者企而及之,過之者俯而就之。 伏願陛下抑至慕之情,俯就典禮之重,誠是臣等慺慺之願。 ” 高祖曰:「恩隆德厚,則思戀自深,雖非至情,由所感發。 然曾參之孝,曠代而有,豈朕今日所足論也。 又前表,稱『古者葬而即吉,不必終禮,此乃二漢所以經綸治道,魏晉所以綱理庶政』。 朕以為既葬即吉,蓋其季俗多亂,權宜救世耳,諒非光治興邦之化。 二漢之盛,魏晉之興,豈由簡略喪禮,遺忘仁孝哉。 公卿偏執一隅,便請經治之要,皆在於斯,殆非義也。 昔平日之時,公卿每奏稱當今四海晏安,諸夏清泰,禮樂日新,政和民悅。 蹤侔軒唐,事等虞禹,漢魏已下,固不足仰止聖治。 及至今日,便欲苦奪朕志,使不逾于魏晉。 如此之意,未解所由。 昔文母上承聖主之資,下有賢子之化,唯助德宣政,因風致穆而已。 當今眾事草創,萬務惟始,朕以不德,沖年踐祚。 而聖母匡訓以義方,詔誨以政事,經綸內外,憂勤億兆,使君臣協和,天下緝穆。 上代以來,何後之功,得以仰比?如有可擬,則從眾議。 堯雖棄子禪舜,而舜自有聖德,不假堯成。 及其徂也,猶四海遏密,終於三年。 今慈育之恩,詔教之德,尋之曠代,未有匹擬。 既受非常之恩,寧忍從其常式。 況未殊一時,而公卿欲令即吉。 冠冕黼黻,行禮廟庭;臨軒設懸,饗會萬國。 尋事求心,實所未忍。 」 高閭對曰:「臣等遵承冊令,因循前典,惟願除衰即吉,親理萬機。 至德所在,陛下欽明稽古 ,周覽墳籍,孝性發於聖質,至情出於自然,斟酌古今,事非臣等所及。 」 李彪曰:「當今雖治風緝穆,民庶晏然。 江南有未賓之吳,朔北有不臣之虜,東西二蕃雖文表稱順,情尚難測。 是以臣等猶懷不虞之慮。 」 第3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魏書 下》
第3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