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夫冥車潛駕,時乘六虯。 大儀回運,萬象俱流,六虯,六龍。 《易》曰:「時乘六龍以禦天。 」 此皆是天回運轉。 北斗俄其西傾,群星忽以匿幽。 幽,暗也。 望舒縱轡以騁度,靈輪浹旦而過周。 望舒,月也。 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天一日一夜運轉過周一度。 浹,匝也,至旦曉而過匝,故日浹旦而過周也。 爾乃凝神遠矚,矖目八荒。 察之無象,視之眇茫。 狀若渾元之未判別,又似浮海而睹滄浪。 幽遐迥以希夷,寸眸焉能究其傍。 凝神,精不動也。 言極遠傍視,茫然若造化之始,元氣未分,似浮海遠望而不見其邊。 論語》曰:「乘桴浮于海。 」 老子曰:「聽之不聞其聲,名曰希;視之不見其形,名曰夷。 於是乎夜對山水,棲心高鏡。 遠尋終古,攸然獨詠。 美景星之繼晝,大唐堯之德盛。 《瑞應圖》曰:“景星大如半月,生於晦朔,且月光明。 」 當堯之時,有此星見,故美堯之德能致之也。 嘉音黃星之靡鋒,明虞舜之不競。 昔舜將受禪于堯,先有星見,圓而無鋒芒。 言舜當用土德王天下。 星見而無芒角者,示揖讓而受,不以兵事爭競也。 疇呂尚之宵夢,善登輔而翼聖。 昔太公未遇文王時,釣魚于磻溪,夜夢得北斗輔星神告尚以伐紂之意。 事見《尚書中候篇》也。 欽管仲之察微,見虛危而知命。 昔管仲與鮑叔牙商賈于南陽,見三星聚虛、危之分,知齊將有霸主,遂共戮力,來投齊地也。 嘆熒惑之舍心,高宋景之守政。 當春秋時,熒惑守心,景公不從史韋之言,熒惑退舍,而延二十年。 壯漢祖之入秦,奇五緯之聚映。 昔漢神入秦,五星聚于東井,秦之分。 爾乃歷象既周,相佯岩際。 相佯,倘佯也。 《尚書》曰:「歷象日月星辰。 」 尋圖籍之所記,著星變乎書契。 覽前代之將淪,咸譴告于昏世。 言先代之君將淪亡,天必告災異之征也。 桀斬諫以星勃,紂酖荒而致彗。 夫景星見則太平應,彗、勃作而禍亂興,天之常也。 昔夏桀無道,斬關龍逢而極惡,勃星見,湯伐之,放於鳴條之野。 殷紂設砲烙之形,彗星出,武王懸之白旗也。 恆不見以周衰,枉蛇行而秦滅。 昔魯莊公十年夏四月,恆星不見,自是以後周室衰微。 枉矢出,蛇行而無尾,自昔項羽入關,有此變。 見《漢書》。 諒人事之有由,豈妖災之虛設。 言天以冥應,玄象為變,要由人事,豈妖災而已。 誠庸主之難悛,故明君之所察。 言庸君暗主,玄象譴告,不能改行自新以答天變;賢君明主則不然,見天災異,懼則修德也。 堯無為猶觀象,而況德非乎先哲。 夫唐堯至治,猶歷象璇璣,窺七政,況德不及古,而不觀之乎。 先是太祖、太宗時太史令王亮、蘇坦,世祖後破和龍,得馮文通太史令閔盛,高祖時太史令趙樊生,並知天文。 後太史趙勝、趙翼、趙洪慶、胡世榮、胡法通等二族,世業天官者。 又有容城令徐路善占候。 世宗時坐事系冀州獄,雖駕崔隆宗就禁慰問,路曰:「昨夜驛馬星流,計赦即時應至。 」 隆宗先信之,遂遣人試出城候焉。 俄而赦至。 時人重之。 永安中,詔以恆州民高崇祖善天文,每占吉凶有驗,特除中散大夫。 永熙中,詔通直散騎常侍孫僧化與太史令胡世榮、張龍、趙洪慶及中書舍人孫子良等,在門下外省校比天文書。 集甘、石二家《星經》及漢魏以來二十三家經占,集為五十五卷。 後集諸家撮要,前後所上雜占,以類相從,日月五星、二十八宿、中外官圖,合為七十五卷。 僧化者,東莞人。 識星分,案天占以言災異,時有所中。 普秦中,爾朱世隆惡其多言,遂系于廷尉,免官。 永熙中,出帝召僧化與中散大夫孫安都共撰兵法,未就而帝入關,遂罷。 元象中死於晉陽。 時有河間信都芳,字王琳,好學善天文算數,甚為安豐王延明所知。 延明家有群書,欲抄集《五經》算事為《五經宗》及古今樂事為《樂書》;又聚渾天、欹器、地動、銅烏漏刻、候風諸巧事,併圖畫為《器準》。 並令芳算之。 會延明南奔,芳乃自撰注。 後隱于并州樂平之東山。 太守慕容保樂聞而召之,芳不得已而見焉。 於是保樂弟紹宗薦之於齊獻武王,以為中外府田曹參軍。 芳性清儉質樸,不與物和。 紹宗給其騾馬,不肯乘騎;夜遣婢侍以試之,芳忿呼毆擊,不聽近己。 狷介自守,無求於物。 後主料注重差勾股,復撰《史宗》,仍自注之,合數十捲。 武定中卒。 第1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魏書 下》
第1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