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達,潁川陽翟人也。 父喪,水漿不入口七日,鬢髮墮落,形體枯悴。 六年廬于墓側,哭不絶聲,殆于滅性。 州牧、高陽王雍以狀奏,靈太后詔表其門閭。 張升,滎陽人。 居父母喪,鬢髮墜落,水漿不入口,吐血數升。 詔表門閭。 倉跋,滎陽京縣人也。 喪母,水漿不入口五日,吐血數升,居憂毀瘠,見稱州裡。 有司奏聞,出帝詔標門閭。 王崇,字乾邕,陽夏雍丘人也。 兄弟並以孝稱。 身勤稼穡,以養二親。 仕梁州鎮南府主簿。 母亡,杖而後起,鬢髮墜落。 未及葬,權殯宅西。 崇廬于殯所,晝夜哭泣,鳩鴿群至。 有一小鳥,素質墨眸,形大如雀,棲于崇廬,朝夕不去,母喪始闋,復丁父憂,哀毀過禮。 是年,陽夏風雹,所過之處,禽獸暴死,草木摧折。 至崇田畔,風雹便止,禾麥十頃,竟無損落,及過崇地,風雹如初。 咸稱至行所感。 崇雖除服,仍居墓側。 于其室前生草一根,莖葉甚茂,人莫能識。 至冬中,復有鳥巢于崇屋,乳養三子,毛羽成長,馴而不驚。 守令聞之,親自臨視。 州以聞奏,標其門閭。 郭文恭,太原平遙人也。 仕為太平縣令。 年逾七十,父母喪亡。 文恭孝慕罔極,乃居祖父墓次,晨夕拜跪。 跣足負土,培祖父二墓,寒暑竭力,積年不已,見者莫不哀嘆。 尚書聞奏,標其門閭。 史臣曰:“塞天地而橫四海者,唯孝而已矣。 然則始敦孝敬之方,終極哀思之道,厥亦多緒,其心一焉。 蓋上智稟自然之質,中庸有企及之義,及其成名,其美一也。 趙琰等或出公卿之緒,籍禮教以資;或出茅檐之下,非獎勸所得。 乃有負土成墳,致毀滅性,雖乖先王之典制,亦觀過而知仁矣。 列傳節義第七十五 于什門 段進 石文德 汲固 王玄威 婁提 劉渴侯 朱長生 于提馬八龍 門文愛 晁清 劉侯仁 石祖興 邵洪哲 王榮世 胡小虎 孫道登 李幾 張安祖 王閭 大義重於至聞自日人。 慕之者蓋希,行之者實寡。 至于輕生蹈節,臨難如歸,殺身成仁,死而無悔,自非耿介苦心之人,鬱怏激氣之士,亦何能若斯。 僉列之傳,名《節義》雲。 于簡,字什門,代人也。 太宗時為謁者,使喻馮跋。 及至和龍,住外舍不入,使人謂跋曰:「大魏皇帝有詔,須馮主出受,然後敢入。 」 跋使人牽逼令入,見跋不拜,跋令人按其項。 什門曰:「馮主拜受詔,吾自以賓主致敬,何須苦見逼也!」與跋往複,聲氣厲然,初不撓屈。 既而跋止什門。 什門于群眾之中,回身背跋,被袴後襠以辱之。 既見拘留,隨身衣裳敗壤略盡,蟣虱被體。 跋遺以衣服,什門拒而不受。 和龍人皆嘆曰:「雖古烈士,無以過也!」歷二十四年,後馮文通上表稱臣,乃送什門歸。 拜治書侍御史。 世祖下詔曰:「什門奉使和龍,值狂豎肆虐,勇志壯厲,不為屈節,雖昔蘇武何以加之。 」 賜羊千口、帛千匹,進為上大夫,策告宗廟,頒示天下,咸使聞也。 段進,不知何許人也。 世祖初,為白道守將。 蠕蠕大檀入塞,圍之,力屈被執。 進抗聲大罵,遂為賊殺。 世祖愍之,追贈安北將軍,賜爵顯美侯,謚曰莊。 石文德,河中蒲阪人也,有行義。 真君初,縣令黃宣在任喪亡,宣單貧無期親,文德祖父苗以家財殯葬,持服三年,奉養宣妻二十餘載。 及亡,又衰絰斂祔,率禮無闕。 自苗逮文德,刺史守令卒官者,制服送之。 五世同居,閨門雍睦。 又梁州上言天水白石縣人趙令安、孟蘭強等,四世同居,行著州裡。 詔並標榜門閭。 汲固,東郡梁城人也。 為兗州從事。 刺史李式坐事被收,吏民皆送至河上。 時式子憲生始滿月,式大言于眾曰:’程嬰、杵臼何如人也!”固曰:「今古豈殊。 」 遂便潛還,不復回顧,徑來入城,于式婦閨抱憲歸藏之。 及捕者收憲,屬有一婢產男,母以婢兒授之。 事尋泄,固乃攜憲逃遁,遇赦始歸。 憲即為固長育至十餘歲,恆呼固夫婦為郎婆。 後高祐為兗州刺史,嘉固節義,以為主簿。 王玄威,恆農北陝人也。 顯祖崩,玄威立草廬于州城門外,衰裳疏粥,哭踴無時。 刺史苟頽以事表聞。 詔令問狀,玄威稱:「先帝統禦萬國,慈澤被于蒼生,含氣之類莫不仰賴,玄威不勝悲慕,中心知此,不知禮式。 」 詔問玄威欲有所訴,聽為表列。 玄威云:「聞諱悲號,竊謖臣子同例,無所求謁。 」 及至百日,乃自竭家財,設四百人齊會,忌日,又設百僧供。 至大除日,詔送白褲褶一具,與玄威釋服,下州令表異焉。 婁提,代人也。 顯祖時為內三郎。 顯祖暴崩,提謂人曰:「聖主升遐,安用活為!」遂引佩刀自刺,幾至于死。 文明太后詔賜帛二百匹。 時有敕勒部人蛭拔寅兄地于,坐盜食官馬,依制命死。 拔寅自誣己殺,兄又云實非弟殺,兄弟爭死,辭不能定。 高祖詔原之。 劉渴侯,不知何許人也。 稟性剛烈。 太和中,為徐州後軍,以力死戰,眾寡不敵,遂禽。 瞋目大罵,終不降屈。 為賊所殺。 高祖贈立忠將軍、平州刺史、上庸侯,賜絹千匹、谷千斛。 有嚴季者,亦為軍校尉,與渴侯同殿,勢窮被執,終水降屈,後得逃還。 除立節將軍,賜爵五等男。 第15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魏書 下》
第1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