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潔其流者清其源,理其末者正其本。 既失之在始,庸可止乎?愚謂自今以後,荊、揚、徐、豫、梁、益諸蕃,及所統郡縣、府佐、統軍至于戍主,皆令朝臣王公已下各舉所知,必選其才,不拘階級。 若能統禦有方,清高獨著,威足臨戎,信能懷遠,撫循將士,得其忻心,不營私潤,專修公利者,則就加爵賞,使久于其任,以時褒賚,厲其忠款。 所舉之人,亦垂優異,獎其得士,嘉其誠節。 若不能一心奉公,才非捍禦,貪惏日富,經略無聞,人不見德,兵厭其勞者,即加顯戮,用彰其罪。 所舉之人,隨事免降,責其謬薦,罰其偽薄。 如此,則舉人不得挾其私,受任不得孤其舉,善惡既審,沮勸亦明,庶邊患永消,譏議攸息矣。 遭母憂,去職。 熙平初,除冠軍將軍、廷尉少卿,尋加征虜將軍,後出為平陽太守。 翻為廷尉,頗有不平之論。 及之郡,甚不自得,遂作《思歸賦》曰: 日色黯兮,高山之岑。 月逢霞而未皎,霞值月而成陰。 望他鄉之阡陌,非舊國之池林。 山有木而蔽月,川無樑而復深。 悵浮雲之弗限,何此恨之難禁。 於是雜石為峰,諸煙共色;秀出無窮,煙起不極。 錯翻花而似綉,網遊絲其如織。 蝶兩戲以相追,燕雙飛而鼓翼。 怨驅馬之悠悠,嘆征夫之未息! 爾乃臨峻壑,坐層阿。 北眺羊腸詰屈,南望龍門嵯峨。 疊千重以聳翠,橫萬里而揚波。 遠鼯吾與麏麝,走鰩鱉及龜鼉。 彼曖然兮鞏洛,此邈矣兮關河。 心鬱鬱兮徒傷,思搖搖兮空滿。 思故人兮不見,神翻覆兮魂斷。 斷魂兮如亂,憂來兮不散。 俯鏡兮白水,水流兮漫漫。 異色兮縱橫,奇光兮爛爛。 下對兮碧沙,上睹兮青岸。 岸上兮氤氳,駁霞兮絳氛。 鳳搖枝而為弄,日照水以成文。 行復行兮川之畔,望復望兮望夫君。 君之門兮九重門,余之別兮千里分。 願一見兮導我意,我不見兮君不聞。 魄惝怳兮知何語,氣繚戾兮獨榮縕。 彼鳥馬之無知,尚有情於南北。 雖吾人之固鄙,豈忘懷于上國?去上國之美人,對下邦之鬼蜮。 形既同於魍魎,心匪殊于蝥賊。 欲修之而難化,何不殘之雲克?知進退之非可,徒終朝以默默。 願生還於洛濱,荷天地之厚德。 神龜末,遷冠軍將軍、涼州刺史。 時蠕蠕主阿那瑰、後主婆羅門,並以國亂來降,朝廷問翻安置之所。 翻表曰: 謬以非才,忝荷邊任,猥垂訪逮安置蠕蠕主阿那瑰、婆羅門等處所遠近利害之宜。 竊惟匈奴為患,其來久矣,雖隆周、盛漢莫能障服。 衰弱則降,富強則叛。 是以方叔、召虎不遑自息,衛青、去病勤亦勞止。 或修文德以來之,或興干戈以伐之,而一得一失,利害相侔。 故呼韓來朝,左賢入侍,史籍謂之盛事,千載以為美談,到于皇代勃興,威馭四海,爰在北京,仍梗疆場。 自卜惟洛食,定鼎伊瀍,高車、蠕蠕迭相吞噬。 始則蠕蠕衰微,高車強盛,蠕蠕則自救靡暇,高車則僻遠西北。 及蠕蠕復振,反破高車,王喪民離,不絶如綫。 而高車今能終雪其恥,復摧蠕蠕者,正由種類繁多,不可頓滅故也。 然斗此兩敵,即卞莊之算,得使境上無塵數十年中者,抑此之由也。 今蠕蠕為高車所討滅,外憑大國之威靈,兩主投身,一期而至,百姓歸誠,萬里相屬。 進希朝廷哀矜,克複宗社;退望庇身有道,保其妻兒。 雖乃遠夷荒桀,不識信順,終無純固之節,必有孤負之心。 然興亡繼絶,列聖同規;撫降恤附,綿經共軌。 若棄而不受,則虧我大德;若納而禮待,則損我資儲。 來者既多,全徙內地,非直其情不願,迎送艱難。 然夷不亂華,殷鑒無遠,覆車在於劉石,毀轍固不可尋。 且蠕蠕尚存,則高車猶有內顧之憂,未暇窺窬上國。 若蠕蠕全滅,則高車跋扈之計,豈易可知?今蠕蠕雖主奔于上,民散于下,而餘黨實繁,部落猶眾,處處棋布,以望今主耳。 高車亦未能一時併兼,盡令率附。 又高車士馬雖眾,主甚愚弱,上不制下,下不奉上,唯以掠盜為資,陵奪為業。 河西捍禦強敵,唯涼州、敦煌而已。 涼州土廣民希,糧仗素闕,敦煌、酒泉空虛尤甚,若蠕蠕無復豎立,令高車獨擅北垂,則西顧之憂,匪旦伊夕。 愚謂蠕蠕二主,皆宜存之,居阿那瑰于東偏,處婆羅門于西裔,分其降民,各有攸屬。 那瑰住所,非所經見,其中事勢,不敢輒陳。 其婆羅門請修西海故城以安處之。 西海郡本屬涼州,今在酒泉直抵、張掖西北千二百里,去高車所住金山一千餘里,正是北虜往來之衝要,漢家行軍之舊道,土地沃衍,大宜耕殖。 非但今處婆羅門,於事為便,即可永為重戍,鎮防西北。 宜遣一良將,加以配衣疑 ,仍令監護婆羅門。 凡諸州鎮應徙之兵,隨宜割配,且田且戍。 雖外為置蠕蠕之舉,內實防高車之策。 一二年後,足食足兵,斯固安邊保塞之長計也。 若婆羅門能自克厲,使餘燼歸心,收離聚散,復興其國者,乃漸令北轉,徙渡流沙,即是我之外蕃,高車勍敵。 西北之虞,可無過慮。 如其奸回返覆,孤恩背德者,此不過為逋逃之寇,於我何損。 今不早圖,戎心一啟,脫先據西海,奪我險要,則酒泉、張掖自然孤危,長河以西終非國有。 不圖厥始,而憂其終,噬臍之恨,悔將何及? 第8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魏書 下》
第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