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謂的豪傑之士,必定有超過常人的節操,以及常人在情感上不能忍耐的氣度。 普通人一旦受到侮辱,就拔出寶劍跳起來,挺身去決鬥,這可談不上勇敢。 世界上有堪稱「大勇」的人,當突然面臨意外時不驚慌失措,當無故受到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的抱負很大,而他們的志向又很遠。 張良從圯橋上老人的手裡接受了《太公兵法》,此事很奇怪。 然而,又怎麼能斷定這位老人不是秦朝隱居的有識之士出來考驗張良的呢?觀察老人用以含蓄地表達自己意見的,都是聖人賢士相互間勸誡的道理。 世人未加細察,以為他是鬼怪,這就不對了。 而且,老人的用意並不在那本兵書上。 當韓國滅亡的時候,秦國正強盛,用刀鋸、鼎鑊迫害天下的士人,安分守己而無罪被殺的人,多得數也數不清;這時即使有孟賁、夏育再世,也無所施展。 一個立法嚴厲、苛刻的政權,它鋭利的鋒芒不能觸犯,而當它走到末路時就可以乘虛而入了。 但張良卻忍不住憤恨之氣,憑藉一個普通人的力量,想用大鐵椎的一擊來達到目的。 當時,張良雖然死裡逃生,實在是已經走到了死亡的邊緣,真太危險了!擁有萬貫家財的富家子弟,決不肯死在盜賊的手裡。 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身體寶貴,死在盜賊之手不值得。 張良有超過世人的傑出才幹,他不去規劃伊尹、周公那樣安邦定國的謀略,卻想出了荊軻、聶政那樣行刺的下策,完全因為僥倖才得以不死,這正是橋上那位老人為他深感痛惜的!所以,老人故意用傲慢無禮的行為重重地刺激他,讓他能有忍耐之心,然後才可以去完成偉大的事業,所以說:「這小伙子值得一教的。 」 楚莊王攻打鄭國,鄭襄公袒露着身體,牽了羊去迎接。 楚莊王說:「鄭國的國君能低聲下氣地對待我們,必定能取得人民的信任。 」於是就從鄭國撤兵。 越王勾踐被困在會稽山,就投降吳國做吳王的臣妾,三年中絲毫沒有懈怠。 如果只有報仇的志向,而沒有屈從忍耐的功夫,那不過是普通人的所謂剛強。 那位老人,以為張良的才幹綽綽有餘,就擔心他的度量不足,所以就深深地挫折他青年人的剛強鋭利之氣,使他能夠忍受住小的憤怒而去完成遠大的計劃。 為什麼要這樣呢?老人與張良素昧平生,突然在野外相遇,卻命令他做僕人、婢妾的事情,而張良卻油然而生敬意,又不責怪老人,這樣秦始皇當然不能使他驚怕,而項羽也不能使他暴怒了。 觀察漢高祖劉邦所以取勝、而項羽所以失敗的原因,就在於能夠忍耐或不能忍耐。 項羽正因為不能忍耐,所以雖然百戰百勝卻輕易出兵。 高祖劉邦能夠忍耐,保存強大的兵力以等待項羽的衰亡,這是張良教會他的。 當淮陰侯韓信攻佔了齊地,想自立為王時,劉邦勃然大怒,並且顯露於言辭和臉色。 由此看來,劉邦還有剛強而不能忍耐的盛氣,除了張良,又有誰能替他補正呢? 太史公司馬遷曾猜測張良一定是個高大魁梧的男子漢,但實際上張良的身材、相貌就像少婦、少女,同他的志向和氣概並不相稱,所以我以為這就是張良所以為張良的特別之處啊! (王興康) 賈誼論 〔宋〕蘇軾 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 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第3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譯注》
第3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