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 非一動之為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 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 謹烽燧,嚴斥堠,使耕者無所顧忌,所以養其財。 豐犒而優遊之,所以養其力。 小勝益急,小挫益厲,所以養其氣。 用人不盡其所欲為,所以養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懷其欲而不盡。 怒不盡則有餘勇,欲不盡則有餘貪。 故雖並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而兵不殆也。 不養其心,一戰而勝,不可用矣。 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 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後可與之皆死。 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而後可以動于險。 鄧艾縋兵于蜀中,非劉禪之庸,則百萬之師可以坐縛,彼固有所侮而動也。 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敵,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 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後可以舉兵,知勢而後可以加兵,知節而後可以用兵。 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 見小利不動,見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後可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養技而自愛者,無敵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兵有長短,敵我一也。 敢問:「吾之所長,吾出而用之,彼將不與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將強與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卻;吾之所長,吾陰而養之,使之狎而墮其中,此用長短之術也。 」 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 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 至于必敗。 尺棰當猛虎,奮呼而操擊;徒手遇蜥蜴,變色而卻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將矣。 袒裼而按劍,則烏獲不敢逼;冠冑衣甲,據兵而寢,則童 子彎弓殺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則力有餘矣。 ——選自《四部叢刊》本《嘉祐集》 當將領的道理,首先應當培養智謀膽略,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要臉不改色;麋鹿在前面突然出現,也要眼睛不眨,這樣才可以控制戰爭形勢有利與不利的變化,才可以應付敵人。 大凡用兵,應當崇尚正義,如果不義,即使於我有好處,也不輕易舉動。 並不是一動就會造成失敗,而是怕將來會弄到手足無措的地步。 只有正義才能激怒士卒,當士卒激起義憤時,就可驅使他們百戰而不殆。 一切戰爭的道理是:戰前要積蓄財力物力,臨戰時要養精蓄鋭,戰爭打響後要鼓足勇氣,勝利後要保持鬥志。 謹慎地做好警報工作,嚴密地做好偵察瞭望工作,使得耕種者一心生產,用這樣積蓄財力物力;給士兵豐厚的給養,使他們得到休息,用這來養精蓄鋭;打了小勝仗不鬆勁,吃了小敗仗更要加強鍛鍊,用這來提高士氣;用人時不要一下子滿足他的慾望,用這來保持其鬥志。 所以,用兵就是要使士兵常常胸懷義憤,心中有慾望而總不滿足。 義憤不能全部爆發就勇氣十足,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繼續追求。 所以即使統一了天下,而士兵仍不厭戰,這就是黃帝經歷了七十多次戰爭後,他的士兵依然斗志不衰的道理。 如果不保持鬥志,只要打了一次勝仗,這軍隊就用不得了。 凡是作將帥的,必須足智多謀而又威嚴;當士兵的,應當愚昧一點。 足智多謀就使人感到莫測高深,威嚴就使人感到凜然不可侵犯,因此就能使士兵都緊跟將帥而聽從號令,這樣,怎麼不要求士兵愚昧一點呢?只有士兵愚昧了,將帥才能夠與他們同生共死。 第3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譯注》
第3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