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阿房宮,秦宮名,遺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 秦始皇統一中國,認為首都咸陽的宮殿太小,便大興土木,于公元前二一二年,發徒卒七十餘萬人,在渭水南面營造阿房宮,「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記·秦始皇本紀》)。 宮未建成,秦國滅亡。 項羽攻入咸陽,放火焚燬。 阿房,猶言近旁。 「以其去咸陽近,且號阿旁」(《漢書·賈山傳》顏師古注)。 也有說因其形「四阿房廣」(言四角有曲檐)而得名。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曆(唐敬宗年號)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 」(《樊川文集》卷十六)可見這是借秦警唐之作,目的在於通過寫阿房宮事總結亡秦教訓,使唐敬宗李湛引為鑒戒:統治者橫征暴斂,荒淫無度,其結果只能是民怨沸騰,國亡族滅。 這篇賦充分體現了唐代文賦的特點,即描寫和議論緊密結合。 前面極力鋪敘渲染宮殿歌舞之盛,宮女珍寶之多,人民痛苦之深,既誇張,又富於想象,且比喻奇巧新穎。 後面發議論,迴環往複,層層推進,見解精闢,發人深省。 語言上駢散兼行,錯落有致,詞采瑰麗,聲調和諧,一掃漢賦那種平板單調的弊病,成為古代賦體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六王畢[1],四海一。 蜀山兀[2],阿房出。 覆壓三百餘里[3],隔離天日。 驪山北構而西折[4],直走咸陽[5]。 二川溶溶[6],流入宮牆。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廊腰縵回[7],檐牙高啄。 各抱地勢,勾心鬥角。 盤盤焉[8],囷囷焉[9],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10]。 長橋臥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11],不霽何虹[12]?高低冥迷,不知西東。 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13],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14],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15];煙斜霧橫,焚椒蘭也[16]。 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17],杳不知其所之也[18]。 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19],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20]。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21],倚疊如山。 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 鼎鐺玉石[22],金塊珠礫。 棄擲邐迤[23],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盡錙銖[24],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25],多於南畝之農夫[26];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27];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28];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29];管弦嘔啞[30],多於市人之言語。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獨夫之心[31],日益驕固。 戍卒叫[32],函谷舉[33],楚人一炬[34],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35],誰得而族滅也[36]?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選自《四部叢刊》本《樊川文集》 第3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譯注》
第3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