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自唐朝以下,朝廷各官署的辦公處所,常常有「壁記」,敘述官署的創置、官秩的確定以及官員的遷授始末等,刻在壁間。 後來地方官署也起而效法。 寫壁記的目的在於使後任瞭解自己的職責和前任的情況,所以一般都寫得比較平實詳細。 韓愈的這篇壁記卻與一般的壁記不同。 文章主要描寫的是當時縣丞一職,有職無權,形同虛設,還要受到吏胥的欺凌,只能低首下氣,使有才能有抱負的人居此亦無所作為,並以崔斯立任藍田縣丞的種種境遇為例盡情刻畫,含有深刻的諷刺意味。 韓愈代崔斯立發出不平之鳴,以期引起朝廷對這類事情的注意。 藍田縣,唐代屬中道京兆府,今屬陝西西安市。 崔斯立於元和十年(815)任藍田縣丞,當時韓愈任考功郎中兼知制誥,本文即作於此年。 全文短小精悍,生動潑辣,意味深長。 自「文書行」至「漫不知何事」一段,尤將縣丞的無用描摹得淋漓盡致。 丞之職所以貳令[1],于一邑無所不當問。 其下主薄、尉[2],主薄、尉乃有分職[3]。 丞位高而偪[4],例以嫌不可否事[5]。 文書行[6],吏抱成案詣丞[7],卷其前[8],鉗以左手[9],右手摘紙尾[10],雁鶩行以進[11],平立睨丞曰[12]:「當署。 」丞涉筆占位[13],署惟謹[14],目吏,問:「可不可?」吏曰:「得。 」則退。 不敢略省[15],漫不知何事[16]。 官雖尊,力勢反出主薄、尉下。 諺數慢[17],必曰「丞」。 至以相訾謷[18]。 丞之設,豈端使然哉[19]? 博陵崔斯立[20],種學績文[21],以蓄其有[22],泓涵演迤[23],日大以肆[24]。 貞元初[25],挾其能戰藝于京師[26],再進再屈千人[27]。 元和初[28],以前大理評事言得失黜官[29],再轉而為丞茲邑[30]。 始至,喟曰:「官無卑[31],顧材不足塞職[32]。 」既噤不得施用[33],又喟曰:「丞哉,丞哉!余不負丞,而丞負余。 」則盡去牙角[34],一躡故跡[35],破崖岸而為之[36]。 丞廳故有記,壞漏污不可讀。 斯立易桷與瓦[37],墁治壁[38],悉書前任人名氏[39]。 庭有老槐四行,南牆巨竹千梃[40],儼立若相持[41],水循除鳴[42]。 斯立痛掃溉[43],對樹二松,日吟哦其間[44]。 有問者,輒對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 」 考功郎中、知制誥韓愈記[45]。 ——選自《四部叢刊》本《昌黎先生集》 縣丞一職是用以輔佐縣令的,對於一縣的政事沒有什麼不應過問。 其下是主薄、尉,主薄和尉才各有專職。 縣丞的地位高於主薄、尉,逼近縣令,照例為了避嫌疑而對公事不加可否。 在公文發出之前,吏胥懷抱已擬成的案卷,到丞那兒去,捲起前面的內容,用左手夾住,右手摘出紙尾簽名處,象鵝和鴨那樣搖搖擺擺地進來,直立斜視,對縣丞說:「您還要署一下名。 」縣丞拿筆望着應由自己署名的位置,謹慎地簽上名字。 抬頭望着小吏,問:「可以了嗎?」小吏說:「就這樣。 」然後退下。 縣丞不敢稍稍瞭解一下公文的內容,茫然不知道是什麼事情。 官位雖較高,實權和勢力反而在主薄、尉之下。 民間諺語列舉閒散多餘的官職,一定說到縣丞,甚至把丞作為相互謾罵的話。 設立縣丞一職。 難道本意就是如此嗎? 第3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譯注》
第3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