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本文是元和七、八年間韓愈任國子博士時所作,假托向學生訓話,勉勵他們在學業、德行方面取得進步,學生提出質問,他再進行解釋,故名「進學解」,藉以抒發自己懷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騷。 文中通過學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學習、捍衛儒道以及從事文章寫作的努力與成就,有力地襯託了遭遇的不平;而針鋒相對的解釋,表面心平氣和,字裡行間卻充滿了鬱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對社會的批評。 按本文「業精於勤,荒于嬉;行成於思,毀于隨」等語,凝聚着作者治學、修德的經驗結晶;從「浸沉鬱」到「同工異曲」一段,生動表現出他對前人文學藝術特點兼收並蓄的態度。 韓愈作為散文家,也很推重漢代楊雄的辭賦。 本文的寫作即有所借鑒於楊雄的《解嘲》、《解難》等篇,辭采豐富,音節鏗鏘、對偶工切,允屬賦體,然而氣勢奔放,語言流暢,擺脫了漢賦、駢文中常有的艱澀獃板,堆砌辭藻等缺點。 林紓所謂「濃淡疏密相間,錯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應說是韓愈特創的散文賦,為杜牧的《阿房宮賦》、蘇軾的《赤壁賦》的前驅。 文中有許多創造性的語句,後代沿用為成語。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1]:「業精於勤,荒于嬉;行成於思,毀于隨。 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2]。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3]。 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4]。 爬羅剔抉,刮垢磨光[5]。 蓋有幸而獲選,孰雲多而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6]。 」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茲有年矣。 先生口不絶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7]。 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鈎其玄[8]。 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9]。 先生之業,可謂勤矣。 抵排異端,攘斥佛老[10]。 補苴罅漏,張皇幽眇[11]。 尋墜緒之茫茫[12],獨旁搜而遠紹。 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 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 沈浸鬱,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13]。 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云,相如,同工異曲[14]。 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學,勇于敢為;長通於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 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于友[15]。 跋前躓後,動輒得咎[16]。 暫為御史,遂竄南夷[17]。 三年博士,冗不見治[18]。 命與仇謀,取敗幾時[19]。 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 頭童齒豁,竟死何裨。 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20]?」 第29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譯注》
第2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