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求學問的人一定有老師。 所謂老師,就是傳授道理、授與專業知識、解答疑難問題的人。 人不是生下來就懂道理、有知識的,誰能夠沒有疑難問題呢?有疑難問題卻不跟老師請教,那些成為疑難的問題便終究不會解決了。 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來比我早,我跟他學習;出生在我後面的,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跟他學習。 我學習的是道理,哪裡用得着管他出生在我之前還是在我之後呢?因此,不論地位高貴還是低賤,不論年齡長大還是少小,道理在那裡,老師也就在那裡。 唉!從師學習的道德失傳已經很久了,要人們沒有疑難問題是很困難的了!古時候的聖人,超出一般人夠遠了,尚且跟從老師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不如聖人也夠遠了,卻不好意思去從師學習。 因此,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蠢。 聖人的所以成為聖人,愚人的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於這個原因吧?人們愛自己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們;對於自己呢,卻不好意思去從師學習,這真糊塗了。 那些兒童們的老師,是教給兒童們讀書和學習書中怎樣加句號和逗號的,不是我所說的那種傳授道理、解釋疑難問題的。 一種情況是讀書不懂得加句逗號的,一種情況是疑難問題不得解釋,有的不懂句逗號就從師學習,有的疑難問題不得解釋卻不向老師請教,小事學習,大事反而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明白道理的地方。 巫醫、音樂師、各種手工業者,不把相互從師學習當作難為情。 讀書做官這類人,一提到叫「老師」、叫「學生」等稱呼,就許多人聚集在一起譏笑人家。 問他們為什麼這樣,他們就說:「他和他年紀差不多,學問也差不多。 」稱地位低的人為師,就感到足以可恥,稱官位高的人為老師,就近於拍馬。 唉!從師學習的道德不能恢復,從這裡可以知道了。 巫醫、音樂師和各種手工業者,是所謂上層人士所不與為伍的,現在他們的明智程度反而不及這些人,豈不是可以奇怪的麼!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 孔子曾向郯子、萇弘、師襄、老聃請教過。 郯子這些人,他們的品德才能並不如孔子。 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走,那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 」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及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高明。 懂得道理有先有後,技能業務各有鑽研與擅長,不過這樣罷了。 李家的兒子名叫蟠,十七歲,愛好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注全都學了,不受時俗的拘束,來向我學習。 我讚許他能實行古代的道理,寫這篇《師說》來贈給他。 (顧易生) 【註釋】 第29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譯注》
第2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