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 由是而之焉之謂道。 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 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行政;其民,士、農、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其食,粟米、果蔬、魚肉。 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 是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為人,則愛而公;以之為心,則和而平;以之為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 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 效焉而天神假[30],廟焉而人鬼享[31]。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 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32],軻之死,不得其傳焉。 荀與揚也[33],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由周公而上,上而為君,故其事行。 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說長。 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34]。 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35],其亦庶乎其可也[36]。 」 ——選自《四部叢刊》本《昌黎先生集》 博愛叫做仁,合宜于仁的行為叫做義,從仁義再向前去的叫做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賴外界的叫做德。 仁和義是意義確定的名詞,道和德是意義不確定的名詞,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凶德。 老子輕視仁義,並不是詆毀仁義,而是由於他的觀念狹小。 好比坐在裡井看天的人,說天很小,其實天並不小。 老子把小恩小惠認為仁,把謹小慎微認為義,他輕視仁義就是很自然的了。 老子所說的道,是把他觀念裡的道當作道,不是我所說的道。 他所說的德,是把他觀念裡的德當作德,不是我所說的德。 凡是我所說的道德,都是結合仁和義說的,是天下的公論。 老子所說的道德,是拋開了仁和義說的,只是他一個人的說法。 自從周道衰落,孔子去世以後,秦始皇焚燒詩書,黃老學說盛行于漢代,佛教盛行于晉、魏、梁、隋之間。 那時談論道德仁義的人,不歸入楊朱學派,就歸入墨翟學派;不歸入道學,就歸入佛學。 歸入了那一家,必然輕視另外一家。 尊崇所歸入的學派,就貶低所反對的學派;依附歸入的學派,就污衊反對的學派。 唉!後世的人想知道仁義道德的學說,到底聽從誰的呢?道家說:「孔子是我們老師的學生。 」佛家也說:「孔子是我們老師的學生。 」研究孔學的人,聽慣了他們的話,樂於接受他們的荒誕言論而輕視自己,也說「我們的老師曾向他們學習」這一類話。 不僅在口頭說,而且又把它寫在書上。 唉!後世的人即使要想知道關於仁義道德的學說,又該向誰去請教呢? 人們喜歡聽怪誕的言論真是太過份了!他們不探求事情的起源,不考察事情的結果,只喜歡聽怪誕的言論。 古代的人民只有四類,今天的人民有了六類。 古代負有教育人民的任務的,只占四類中的一類,今天卻有三類。 務農的一家,要供應六家的糧食;務工的一家,要供應六家的器用;經商的一家,依靠他服務的有六家。 又怎麼能使人民不因窮困而去偷盜呢? 第28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譯注》
第2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