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太元中[1],武陵人捕魚為業[2],緣溪行[3],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4],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5];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6],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7],鷄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8];黃髮垂髫[9],髫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10],設酒殺鷄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11],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12],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13],處處志之[14]。 及郡下[15],詣太守說如此[16]。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17],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18]。 未果,尋病終[19]。 後遂無問津者[20]。 ——選自中華書局排印本《陶淵明集》 東晉太元年間,有一個武陵人以捕魚為業,一天他沿著溪流划船前行,竟然忘掉了路的遠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夾着溪水兩岸有數百步之長,其中沒有其他樹木,地上的芳草鮮嫩優美,遍地是掉落的桃花瓣;漁人覺得十分驚奇。 又繼續向前走,想走完這片桃花林。 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地,走到那裡便發現有一座山。 山有一個小的洞口,洞口好象有亮光;漁人就離開小船從洞口進去。 剛進去時洞很狹窄,僅能容得一個人通過;又朝前走了幾十步,突然開闊明亮起來。 裡面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排列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及桑樹、翠竹一類東西;田間道路交錯相通,彼此可以聽到鷄鳴狗叫的聲音。 桃花源中的人往來、耕種、勞作,以及男女穿的衣服,都同外面的人一模一樣;老老少少都很安適快樂。 他們看到漁人以後,大為驚異;問他從什麼地方來,漁人全都作了回答。 他們就邀請漁人到家裡去,備酒殺鷄熱情款待。 村民聽說來了這樣一個人,都來探問外界消息。 他們說自己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帶領妻子小孩和同鄉人來到這個與外界隔絶的地方,從此以後不再出去;於是就跟外界隔絶了。 又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不知道有漢朝,更不要說魏朝和晉朝了。 漁人就詳盡地講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他們都十分感嘆。 其他的人也都邀請漁人到自己家裡,拿出酒食來款待。 住了幾天,漁人要告辭回去,桃花源中的人對他說:「這裡的事不必對外人講。 」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他的船,就沿著老路回去,一處處都做了標記。 到了郡城,就往見太守說了自己進入桃花源的經過。 太守立即派人跟隨漁人前去,尋找先前所做的標記,結果竟然迷失方向沒有能夠找到原來的道路。 南陽的劉子驥,是個高尚的隱士,聽到這件事情,就高興地計劃前去探訪。 但沒有能夠實現,不久就生病死了。 以後就再也沒有去尋找的人了。 (徐鵬) 【註釋】 第20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譯注》
第2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