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35],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36],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 《論語》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謂至德矣[37]。 」夫能以大事小也[38]。 昔樂毅走趙[39],趙王欲與之圖燕[40]。 樂毅伏而垂泣,對曰:「臣事昭王,猶事大王;臣若獲戾,放在他國,沒世然後已,不忍謀趙之徒隷[41],況燕後嗣乎[42]!」胡亥之殺蒙恬也[43],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于秦三世矣[44];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 孤祖、父以至孤身[45],皆當親重之任,可謂見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46],過于三世矣。 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孤謂之言:「顧我萬年之後[47],汝曹皆當出嫁,欲令傳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 」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48]。 所以勤勤懇懇敘心腹者,見周公有《金縢》之書以自明[49],恐人不信之故。 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50],以還執事[51],歸就武平侯國[52],實不可也。 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 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 前,朝恩封三子為侯,固辭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復以為榮,欲以為外援,為萬安計[53]。 孤聞介推之避晉封[54],申胥之逃楚賞[55],未嘗不捨書而嘆,有以自省也。 奉國威靈[56],仗鉞征伐[57],推弱以克強[58],處小而禽大。 意之所圖,動無違事,心之所慮,何向不濟,遂蕩平天下,不辱主命。 可謂天助漢室,非人力也[59]。 然封兼四縣[60],食戶三萬[61],何德堪之!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辭。 今上還陽夏、柘、苦三縣戶二萬,但食武平萬戶,且以分損謗議[62],少減孤之責也。 ——選自中華書局排印本《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 我被舉為孝廉時,年紀很輕,自以為不是那種隱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無能之輩,所以想當一個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來建立自己的名譽,讓世上的人都清楚地瞭解我。 所以我在濟南任國相時,開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選拔、推薦官吏,這就觸犯了那些朝廷的權貴。 因而被豪強權貴所恨,我恐怕給家族招來災禍,所以託病還鄉了。 辭官之後,年紀還輕,回頭看看與我同年被薦舉的人當中,有的年紀已五十多歲了,還沒有被人稱作年老。 自己內心盤算,從現在起,往後再過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歲中那些剛被舉為孝廉的人相等罷了。 所以返回家鄉,整年不出,在譙縣東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棟精緻的書房,打算在秋夏讀書,冬春打獵,只希望得到一點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斷絶和賓客交往的念頭。 但是這個願望沒有能實現。 第17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譯注》
第1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