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本文又名《述志令》,是反映曹操思想和經歷的一篇帶有自傳性質的重要文章。 寫於建安十五年(210),曹操五十六歲。 于時,他完成統一北方大業後,政權逐漸鞏固,繼而想統一全國;但是孫權、劉備兩大軍事勢力仍然是他的巨大威脅。 他們除在軍事上聯盟抗曹外,在政治上則抨擊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欲廢漢自立」(《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在這種政治形勢下,曹操發佈了這篇令文,借退還皇帝加封三縣之名,表明自己的本志,反擊了朝野謗議。 文中概述了曹操統一中國北部的過程,表達了作者以平定天下、恢復統一為己任的政治抱負。 寫得坦白直率,氣勢磅礴,充滿豪氣,表現出政治家的氣度和見識。 魯迅評贊說:「在曹操本身,也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可惜他的文章傳得很少。 他膽子很大,文章從通脫得力不少,做文章時又沒有顧忌,想寫的便寫出來。 」曹操今傳文賦中,此文最具這種特色,值得後人借鑒。 孤始舉孝廉[1],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2],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3],欲為一郡守[4],好作政教[5],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6];故在濟南[7],始除殘去穢[8],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9]。 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 去官之後,年紀尚少[10],顧視同歲中[11],年有五十,未名為老。 內自圖之,從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與同歲中始舉者等耳。 故以四時歸鄉裡,于譙東五十里築精舍[12],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13],欲以泥水自蔽[14],絶賓客往來之望。 然不能得如意。 後征為都尉[15],遷典軍校尉[16],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17],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18],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難[19],興舉義兵[20]。 是時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損,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與強敵爭,倘更為禍始。 故汴水之戰數千[21],後還到揚州更募[22],亦復不過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後領兗州[23],破降黃巾三十萬眾[24]。 又袁術僭號于九江[25],下皆稱臣,名門曰建號門,衣被皆為天子之制,兩婦預爭為皇后。 志計已定,人有勸術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26],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後孤討禽其四將[27],獲其人眾,遂使術窮亡解沮[28],發病而死。 及至袁紹據河北[29],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後。 幸而破紹,梟其二子[30]。 又劉表自以為宗室[31],包藏奸心,乍前乍卻[32],以觀世事,據有當州[23],孤復定之,遂平天下。 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34]。 第17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譯注》
第1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