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樹國:建立諸侯國。 (2)相疑:指朝廷同封國之間互相猜忌。 通行本《漢書》「疑」下無也字,據《群書治要》補。 (3)被:遭受。 (4)爽:傷敗,敗壞。 (5)安上而全上:指穩定中央政權,保全黎民百姓。 (6親弟:指漢文帝的弟弟淮南厲王劉長。 謀為東帝:《漢書·五行志下之上》:淮南王長「歸聚奸人謀逆亂,自稱東帝」。 劉長的封地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區,在長安的東方。 劉長謀反後被廢死。 (7)親兄之子:指齊悼惠王劉肥的兒子濟北王劉興居。 鄉:向。 漢文帝三年(前177)濟北王謀反,發兵襲擊滎陽,失敗被殺。 (8)見告:被告發。 句指吳王劉濞抗拒朝廷法令而被告發。 (9)春秋:指年令。 春秋鼎盛,即正當壯年。 (10)行義未過:行為得宜,沒有過失。 (11)莫大:最大。 十此:十倍于此。 全句意指吳王等諸侯的實力,要比前述親弟、親兄之子大得多。 (12)大國之王:指較大的封國的諸侯王。 (13)傅:朝廷派到諸侯國的輔佐之官。 相:朝廷派到諸侯國的行政長官。 (14)冠:二十歲。 古代男子二十歲時舉行冠禮,標誌已成年。 天子、諸侯則在二十歲時加冠。 (15)稱病賜罷:被以衰病為由罷免。 (16)丞尉:縣官。 「丞尉以上」泛指諸侯國之官吏。 徧:同「遍」。 《漢書》通行本作偏,據《群書治要》改。 (17)堯舜:上古傳說中的聖明之君。 (18)黃帝:古史傳說中的上古帝王。 (19) (wèi位):曬,曬乾。 兩句比喻機不可失。 二句見《六韜》太公之語,《六韜》是一部講兵法的書。 (20)此道:即前引黃帝話中的道理。 順:遵循。 (21)全安:下全上安。 (22)墮:毀棄。 骨肉之屬:指同姓諸侯王,他們都是皇帝的親屬。 抗:舉。 剄:割頭頸。 (23)季世:末年。 (24)齊桓:齊桓公,春秋時齊國國君,曾多次大會諸侯訂立盟約,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 (25)匡:匡王,輓救。 (26)以上三句的假設是說,如果文帝處于齊桓公的地位(沒有天子之位,沒有有利的時機,沒有天助),便一定不能成為霸主。 (27)曩時:從前,以往。 (28)「淮陰侯」八句:淮陰侯即韓信,漢朝建立時封為楚王,後降為淮陰侯,因謀反為呂后所殺;黥布即英布,漢初封為淮南王,彭越漢初封為梁王,都因謀反被劉邦所殺;韓信指韓王信,戰國時韓國的後代,漢初封韓王,後投降匈奴反漢:張敖,漢高祖劉邦的女婿,漢初諸侯王趙王張耳的兒子,襲封趙王,後因與趙丞相貫高謀刺劉邦的事有牽連,改封平宣侯;盧綰(wǎn宛),漢初封燕王,後叛逃匈奴,被封為東胡盧王,死於匈奴中;陳狶(xī希),漢初任諸侯國代國丞相,後反漢,自立為趙王,被殺。 這些人都為異姓諸侯王。 (29)亡恙:無病。 亡,同「無」。 (30)殽亂:混亂。 殽,同「淆」。 (31)高皇帝:即漢高祖劉邦。 倂起:一齊起兵反秦。 (32)仄室:側室。 豫:預。 席:憑藉。 文帝劉恆自稱高皇帝側室之子,呂后死後,周勃等平定諸呂,劉恆以代王入為帝。 這裡以劉邦同文帝比。 (33)中涓:皇帝的親近之臣。 劉邦起兵時,任命曹參為中涓,周勃等亦曾為中涓。 (34)舍人:門客。 樊噲等曾為劉邦舍人。 (35)不逮:不及。 (36)膏腴:肥沃。 王(wàng):封王,動詞。 (37)渥:優厚。 (38)角:競爭、較量。 臣之:使他們臣服。 (39)身封:親自分封。 (40)是:指親自分封諸侯之事。 (41)諉:推諉,推托。 (42)疏:疏遠。 指相對於親戚而言,韓信等都是異姓王。 (43)親者:指同姓諸侯王。 (44)「假令」七句:悼惠王,劉 第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譯注》
第89頁